源自: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312/t20131216_563487.html
為“玉兔”安全行走導航
——記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實驗室“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研發團隊
隨著“嫦娥三號”成功飛天落月,浩瀚太空再次見證了“中國創造”的力量。其中,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實驗室研發的“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在承擔以往對航天器的遙感數據處理、信息可視化、實時仿真和實時監控之外,特別針對“嫦娥三號”釋放的“玉兔”月球車實現“遙操作”,為“玉兔”安全行走導航。日前,記者來到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實驗室,對這個研發團隊進行了采訪。
八次參與國家重大航天工程
談起此次“嫦娥三號”發射任務,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實驗室“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研發團隊帶頭人趙正旭難掩內心的激動:“航天測控可視化是一種特殊的計算方法,其奧妙就是把浩如煙海的數據轉換成圖形,描繪成數據‘風景’,為人們提供一種發現不可見信息的方法。”1988年,原本在國內學習機械專業的趙正旭,出國后到英國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自此開始了虛擬現實技術研究與系統開發。2008年,闊別祖國20年的趙正旭回國后,很快就投入到我國航天測控可視化專業領域。2009年4月開始研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僅用6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建立和調試。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傾注了趙正旭太多的智慧和心血,有人想出錢購買,被趙正旭回絕了。“我研發這一軟件系統的初衷不是為了錢,是想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一點實質性的工作。”
從“嫦娥二號”算起,石家莊鐵道大學趙正旭研發團隊已經是第八次參與我國重大航天工程,包括:嫦娥二號探月任務、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和本次的“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等。
擺脫了對國外開發平臺的依賴
趙正旭團隊研發的“航天測試可視化系統”,是國內首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且多次通過任務檢驗的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有關專家介紹,之前只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太空局擁有深空探測三維可視化平臺,趙正旭團隊研發的“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使我國航天測控可視化領域擺脫了長久以來對國外開發平臺的依賴,其核心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我國深層空間探測技術的飛躍式發展,使中國的航天可視化事業走在了世界前列。
“該系統是一個完整的、大型的、海量級的空間技術模擬計算與信息控制系統,不僅包括了美國航天局和歐洲空間指揮中心目前所使用的同類系統的所有功能,而且還具有很多獨特功能,今后國家深空探測也可以用得上。”趙正旭說。
研發團隊骨干成員王威介紹,隨著“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的廣泛應用,研發團隊提供給用戶的計算結果和繪制的場景畫面和實際的宇宙空間環境、時間、位置、形狀等各種參量和數值基本實現了“零誤差”。同時,可視化航天系統沒有把用戶以及用戶的視覺限制在地球表面,可使用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沉浸式地監測、觀察、控制飛行器。系統平臺還能漫游和訪問已知太空的任何角落。
航天工程最年輕的研發團隊
在“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
12個人的研發團隊里,趙正旭教授是“領頭羊”。在系統研發團隊成員里,有“80后”教師,也不乏一些“80后”和“90后”的博士生、碩士生甚至本科生。王威是一名“80后”教師,主要負責系統可視化平臺模型的創建。為了趕時間和進度,王威上午剛舉行完新婚典禮,下午就走進實驗室,經常工作到深夜。盧石磊和溫晉杰是“90后”,今年剛剛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在本科學習階段,他們就先后參與了“神九”和“神十”可視化航天系統平臺的研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一位負責人說,石家莊鐵道大學這個研發團隊應該是“參與航天工程最年輕的團隊”。(記者
周紅松 通訊員 趙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