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乘坐著飛速行駛的高鐵,一路駛向貴州省,高低起伏的大山隨處可見,大山之間坐落著幾戶人家,想起用一句古語“大山深處有人家”來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適不過了。隨著與貴州省距離的拉近,只見遠處漂浮在山巒之上的霧氣越來越濃厚,像是來到了人間仙境。下了高鐵,吸一口貴州的空氣,頓時神清氣爽,貴州省的空氣質量要比我們北方好,感覺空氣是柔軟的,讓人感覺很舒服。 |
到了貴州省,無論是貴州的飲食文化,酒文化亦或是服飾文化等都讓我們感受到了貴州省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貴州省以苗族為主,苗族的服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苗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民族性格源于他們的大方、好客和優雅質樸的文明古風。苗族的服飾所表現出來的款式的多樣性,色彩的鮮艷與豐富性,圖案的意象與表現性,更是這種民族性格的寫照。貴州苗族姑娘天真活潑,心靈手巧,從幾歲就開始編織自己喜愛的服飾裝飾用品—“花帶”,苗族姑娘把自己所行,所想,對生活的愿望,對未來的憧憬,對愛情的追求等都編織在花帶里,讓花帶成為情感的表征物。 |
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的首飾中首屈一指,姑娘們著盛裝時必須佩戴銀飾,昂貴且繁多。有銀插花、銀牛角、銀帽、銀梳、銀簪、項圈、耳環、披肩、壓領、腰鏈、衣片、銀鈴、手鐲和戒指等,一個盛裝的苗族姑娘,全身銀飾可達二、三十斤。苗族用銀的觀念一是審美,二是表示富有和辟邪。苗族銀飾潔白無瑕,因此,苗族銀匠除了加工銀飾,還要負責給銀飾除污去垢,俗稱“洗銀”。他們給銀飾涂上硼砂水,用木炭火燒去附著在銀飾上的氧化層,然后放進紫銅鍋里的明礬水中燒煮,經清水洗凈,再用銅刷清理,銀飾即光亮如新。 |
|
銀耳環 |
|
頭飾 |
苗族沒有文字,對于一個無文字的民族來說,在服飾上挑花刺繡,染色賦圖,成為溝通語言,傳遞思想,表達情感的最佳方式,貴州苗族更是通過這一方法途徑實現了語言載體的作用。苗族的遷徙歷史,美麗的神話,民間傳說故事,民族的圖騰形象,自然界的萬物生靈,均為苗族服飾的美化與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成為貴州苗族服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苗族服飾刺繡紛繁復雜,注定了苗族姑娘用于服飾上的時間非常多。貴州苗族姑娘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跟長輩學習挑花刺繡,并且在生活之閑,勞動之余,趕集走路手中的活計都不斷。苗族人民情感豐富細膩,希望把自己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匯集于服飾之中,穿在身上,相信這樣會帶來一生的幸福和吉祥。苗族服飾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從頭到腳有多種裝飾,刺繡、挑花、蠟染、編織、鑲襯等多種方式可一身并用,盛裝打扮的“鳳凰苗家新娘”是“戴青帕銀鳳冠,蘇山耳環吊兩邊,頸圍銀項圈,身掛銀披肩,滿襟繡花又滾邊,還配銀鈴銀鏈銀牙簽。”一般欣賞著看來只覺隆重、新奇、漂亮,可苗族人另有深意,他們展示的并不是純粹的服飾,而是一種文化,一種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品。 |
|
苗繡 |
苗族服飾五彩繽紛,唐代大詩人杜甫也寫下了“五溪衣裳云共天”的詩句,以贊美與天上彩云媲美的苗族服飾。貴州苗族服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族的歷史、苗族個性、苗族情感、苗族的審美觀及貴州自然環境等多方面的文化內容。服飾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過程,貴州苗族服飾作為中華民族服飾家族中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實用文化與審美文化的結合。貴州苗族服飾是苗族文化中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映照出苗族服飾獨具魅力的文化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