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百度詞條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的主要由來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后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后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
臘八節后續成為農歷春節的序曲,臘八粥的香味將過年的氣氛在家家戶戶之中呈現開來,臘八節之后的每天具有濃濃的年味,現在便有所謂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俗語。歲終之月稱為“臘”的含義有三種:一曰“臘者,接也”,寓由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是指獵獲禽獸好祭祖祭神;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是有著幾千年底蘊的文明古國。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的華夏兒女在每個節日都能體現出千姿百態的民族風情,祖國的南北在臘八節這一天也有差異。
在北方很重視臘八節,主要是由于北方進入臘月后,天氣情況發生明顯的變化,過臘八意味著即將開啟新的一年,古時“臘”同“獵”,代表一年到頭有收獲,進入年關就要祭拜天地,祈求來年也有收獲。
在北方這一天是泡臘八蒜的好時候,蒜瓣去皮,浸入老醋,封蓋靜待。除夕夜再度開壇之時,便可見證時間的魔法,蒜瓣如翡翠,醋融入蒜香,是餃子的絕佳搭配。臘八蒜還有小故事源自于“蒜”和“算”的諧音,舊時的各家店鋪有在年前臘月結賬的習俗,一般從臘八日查起,正如老人所說“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事辦”,所以臘八節也被稱為“臘八算”。
(轉載自人民日報)
當然臘八節最重要的還是要喝一碗熱熱的“臘八粥”。暖粥相送之間,是溫情的接續傳遞 ,百合寓意“和和美美”、桂圓比喻“團團圓圓”、栗子象征“大吉大利”、核桃代表“闔家幸福”,還有糯米、紅豆、甜棗、花生等等臘八粥豐富的食材里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轉載自人民日報)
在南方,有的人家會制作臘八豆腐,圓圓的豆腐塊抹上一層鹽水,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食鹽,再待溫和的陽光曬干多余的水分,鹽分絲絲融入豆腐,是難忘的家鄉的味道。
(轉載自央視新聞)
江浙滬地區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臘八粥里要加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話,在里面加入青萊和油即可。
湖南在臘八節這天,除了吃臘八粥外,也做臘八豆,成為家常菜肴之一。鄉間常在這天以糯米、臘肉、紅棗、核桃等做臘八飯,臘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轉載自百度圖片)
福州的傳統臘八粥有個有趣的特色就是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取避邪之義。過去福州人一般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制作臘八粥,細細燉上一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干后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后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里,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在臘八節這一天,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習俗,但是中華民族的每個節日都有著極其厚重的寓意,都有著一種美好的愿景祈禱與情感寄托。無論是簡單泡制的臘八蒜,還是傳承千百年而不衰的臘八粥,人們心里所期盼的美好,都是淳樸開心的簡單生活。
臘八喝粥,一起溫暖過冬!
(文章部分內容轉自:
人民日報:https://mp.weixin.qq.com/s/68RS148ciRcWIDX1C9QopQ
央視新聞:https://m.gmw.cn/2022-01/10/content_1302756181.htm
百度詞條: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5%8A%E5%85%AB%E8%8A%82/430373?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