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詩詞天地
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
今天是6月21日
壬寅年 丙午月 乙巳日 星期二
夏至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將迎來白晝最長的一天。
日漸升高的氣溫,宣告著仲夏時節已經來臨。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此時節,蛙聲陣陣,蟬鳴聲聲,稻花如白練,荷花別樣紅。
夏至來歷
據載,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陳希齡的《恪遵憲度》里這樣解釋夏至的“至”,即至極,這一日太陽到達北回歸線處,白天一年中最長,正午日影一年中最短。
一年中最盛的陽氣,也正是從夏至這一日開始逐漸轉衰。
夏至的這一含義,體現著古人陽極陰生、周而復始、陰陽平衡的自然哲學智慧。
對于古人來說,夏至既是節氣,也是節日,稱為“夏節”或“夏至節”。
夏至物候
宵漏自此長,微陰生九原。
夏至時,陽氣到達極致,陽氣的極致下陰氣開始產生,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蟬始鳴;
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鹿是屬陽的山獸,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鹿角感陰氣而脫落。
古時楚稱蜩(tiáo),秦晉稱蟬。叫聲清亮,俗稱“知了”。蟬鳴里樹影明滅,忽覺夏長。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野生中藥草,能治傷寒寒熱、喉嚨腫痛。夏季過半時,最適宜采集它地下的塊莖。
夏至天氣
降水量大
夏至,正是盛夏到來的時候,所以在江南地區會多次出現暴雨天氣,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洪澇災害。
在江淮一帶,還會有梅雨天氣,空氣變得非常潮濕陰冷,容易滋生霉菌、病菌。
在北方地區,也會經常出現降雨,時不時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陣雨。
日照長
夏至節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日照長。
夏至這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長的時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時間內,也是晝長夜短。
每天我們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秋天。
氣溫高
夏至節氣到來的時候,氣溫是非常高的。
雖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溫階段,很容易導致中暑,所以要注意避暑。
夏至習俗
求雨止雨,皆為莊稼豐收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饑餓、死亡。
北方多旱,夏至期間流行求雨,祈求風調雨順。
不過,要是雨水過多,人們又利用巫術止雨。如民間剪紙中的掃天婆就是止雨巫術。
有些地方把本來是巫術替身的掃晴娘也奉為止雨求晴之神。
吃面吃瓜,消暑還靠冰鎮
史料記載,我國漢代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
各地夏至食俗雖有差異,但吃面卻是共同的。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時節也是瓜季,人們坐在瓜棚下乘涼,品嘗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熱消暑食品。
烈日炎炎,比水更解暑的是冰。
唐代張仲素《雜曲歌辭·宮中樂》:“江果瑤池實,金盤露井冰。甘泉將避暑,臺殿曉光凝。”
可以看出宮廷中食用冰鎮果實消暑的情形。
夏至寄語
這是一個繽紛燦爛的時節。萬物極盛,綠茵漸濃。耳邊蛙聲一片,蓮葉何田田。麥谷滿倉說豐年,蟬鳴聲聲不間斷。 夏至的美,不是一池春水般的靜謐,而是滿池荷花的張揚奔放。榴花照人,蟬鳴聲聲,生動又熱鬧。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滾滾紅塵,一半煙火,一半清逸。
以一種安靜守世的淡然姿態,秉持一顆無念無擾之心,即便身處燥熱的仲夏,也能夠在心底,辟出一處清涼,尋得一棲安寧。
心有寧靜,則清涼一夏。
愿你在這繁盛的仲夏,也能養得悠然的心境,不懼驟雨來襲,不忘幽幽荷香,開啟一個燦爛輝煌的余生。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I3ODk0OQ==&mid=2247785796&idx=1&sn=3d43c20cc29e75fa2bb387bfc98eb558&chksm=eaa1db8eddd652989192efaeead5c4f68797b7d236f965209da2d8fa80346311d55c37c33518&mpshare=1&scene=1&srcid=0621x4xQ9ctO2foRliIm8U8V&sharer_sharetime=1655770019202&sharer_shareid=3759e075205c4aab012a766dbe010cc6#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