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航天報
轉載:空天大視野
北京時間11月16日14時47分,美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B發射臺首次成功發射,將獵戶座載人飛船及10顆立方星送往月球軌道,正式開始執行“阿爾忒彌斯-1”任務。那么,SLS火箭有什么技術特點?其研制過程中有哪些值得一提的經驗教訓?未來應用前景如何?
首次發射的SLS火箭嘗試將重達26.5噸的獵戶座載人飛船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與“阿波羅”計劃遙相呼應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由此正式拉開帷幕。
據悉,獵戶座飛船將首次進入大幅值逆行軌道,從而逆行繞飛月球,與月球距離最遠時可達7萬公里,有望刷新載人飛船到達的最遠距離紀錄。不過,為安全起見,此次任務并不載人,飛船搭載了仿真假人系統,收集測試數據。任務完成后,飛船將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
按照美國宇航局及廠商發布的任務路線圖,2024年SLS火箭將執行“阿爾忒彌斯-2”任務,獵戶座飛船屆時要首次載人升空。更加最雄心勃勃的任務是定于2025年執行的“阿爾忒彌斯-3”任務,SLS火箭將發射載有4名航天員的獵戶座飛船。
“阿爾忒彌斯-2”任務路線圖
飛船進入繞月軌道后,將與登月艙實施在軌對接,把2名航天員轉移到登月艙上并踏上月球表面。預計完成6天多月面探索后,他們將返回繞月軌道并與飛船對接,最終4名航天員乘坐獵戶座飛船返回地球。
再往后,SLS火箭還將繼續執行載人登月任務,并參與繞月空間站在軌組裝工作,甚至支持興建月面基地,以期對月球開展長期可持續的有人探索。
這樣一款擔當重任的重型火箭成功首飛,通常應該是值得“全球點贊”的航天史大事件。然SLS火箭卻并非如此,這款火箭一直與“超支拖延、擠占經費、問題不斷、就業工程”等負面詞匯為伴。而這還要從SLS火箭的誕生說起。
豎立在LC-39B發射臺上的SLS火箭
SLS火箭正式規劃于2010年,當時美國宇航局寄予厚望的“戰神”計劃夭折,而航天飛機因事故纏身,即將退役。一時間,美國重返月球計劃處在無重型火箭可用的“空窗期”。同時,考慮到航天飛機退役后相關企業會面臨破產風險,美國官方必須盡量維持航天產業鏈和就業,穩住政治“票倉”,SLS火箭工程就此上馬。
其實,火箭研發拖延、首飛推遲是業界常態,但要談起近年來火箭型號的“鴿王爭霸賽”,那SLS火箭絕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該火箭集美國宇航局“萬千寵愛”于一身,由美國國會在經費、政策上“雙重護航”,基于航天飛機成熟技術“堆砌”而成。SLS火箭于2011年正式立項,原定于2016年末首飛,但隨后歷經十幾次重大推遲,11年來研發耗費至少212億美元,以致被戲稱為“參議院發射系統”。
“成熟”的“新型”火箭
縱觀航天史,重型火箭作為航天工業的“大國重器”,普遍會融入大量新技術、新設計理念,但SLS火箭與眾不同。外界評價認為,其設計乏善可陳,創新寥寥,甚至相比航天飛機可以稱得上“倒退”——它拋棄了近年來流行的火箭重復使用設計,僅將航天飛機技術“遺產”進行重新組合,與20世紀60年代的土星五號重型火箭的理念一致,都是傳統一次性運載火箭。
為確保穩妥可靠,SLS火箭芯一級采用4臺航天飛機所用的RS-25發動機,甚至服役初期干脆使用航天飛機退役后的庫存貨。然而,SLS火箭每次發射都會將4臺真空推力各220噸的分級燃燒循環氫氧發動機扔進大海,而這種發動機本可重復使用10多次。
SLS火箭的2枚固體助推器也衍生自航天飛機系統,區別主要是將助推器分段從4段延長至5段,以便獲得更大推力,同時放棄了回收復用設計。
為縮短研發周期,SLS火箭芯二級直接采用了即將退役的德爾它4系列火箭的芯二級,但德爾它4系列火箭與SLS火箭的級別相差太大,芯二級僅安裝1臺真空推力11噸的RL-10B-2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造成SLS火箭芯二級推力不足。可以說,此次發射的SLS火箭初期型出現了“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嚴重限制了運力發揮。
SLS火箭芯二級僅安裝1臺RL-10B-2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
縱觀全箭,SLS火箭沒有新研任何一型發動機,而是美國航天工業“豐厚家底”的重新組合。尤其是RL-10B-2發動機,其原始型號RL-10是美國第一款氫氧發動機,自1963首飛以來,已服役近60年。
或許是為了平息外界非議,SLS火箭誕生之初,曾被美國宇航局定位為“可快速研發成型的低成本一次性重型運載火箭”,宣稱單次發射成本僅4億美元,低于航天飛機的4.5億美元。然而,SLS火箭項目必須維持住航天飛機留下的供應鏈,造成研發體系龐雜,不斷延期,單次發射成本已飆升至20億美元級別,而“阿爾忒彌斯”計劃前4次發射的平均成本更是高達40億美元。
“阿爾忒彌斯”計劃前4次發射的平均成本將超過40億美元
“寶座不穩”前景難料
不同于美國宇航局近年來大獲成功的“公私合營”項目模式,SLS火箭由美國宇航局抓總研發且全額撥款。盡管研發期間美國政府黨派輪替,航天政策搖擺不定,但SLS火箭項目每年撥款都是足額到賬,近年的年均撥款額高達25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宇航局年度預算的1/10,堪稱“吞金巨箭”。不過,這款美國宇航局宣傳的“最強火箭”的“江湖地位”卻并不穩固。
搭載獵戶座飛船后,此次發射的SLS火箭初期型全箭高98米,近地軌道運力95噸,地月轉移軌道運力27噸,運力指標不及20世紀60年代的“土星五號”。未來,SLS火箭改進型有望實現近地軌道運力超過13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力超過46噸,但考慮到研發進度,它未必還能“坐穩寶座”。
計劃推出SLS火箭的3個版本:Block1,Block1B和Block2
近年來,引發航天愛好者關注最多、技術理念最激進的重型火箭當屬SpaceX公司的“星艦”。按設計,它的近地軌道運力至少達到100噸以上,更采用了富有技術挑戰性的33機并聯、兩級全面回收方案,顯然比SLS火箭更有發展前景。
原本SLS火箭比星艦擁有簡單可靠的優勢,但SpaceX公司一再保證“星艦”進展符合預期,已贏得商業訂單。考慮到SpaceX公司中標了載人登月艙合同,預計最早在2025年,2款重型火箭就將在“阿爾忒彌斯-3”任務中合作,那也將是一場直觀的“比拼”。
事實上,SLS火箭曾規劃了多種構型和任務,但隨著進度拖延和成本增加,部分任務已被技術成熟、成本相對低廉的商業火箭搶走。如“歐羅巴快帆”和繞月空間站的核心艙段發射均已被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收入囊中。可以說,SLS火箭目前已成為“獵戶座飛船專用火箭”,短期內難以獲得其他任務。
隆隆起飛的SLS火箭是人類重返月球、常駐月球的序幕,也掀起了重型火箭新時代的揭幕戰。誰能笑到最后?航天愛好者不妨拭目以待。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TkwOTQyMg==&mid=2247588860&idx=1&sn=16d6d9ee2789c07f179f248914406b73&chksm=ec0aa1bddb7d28ab1167fc4fcdb9d2721e2e0735a3ea1eeb790b0503c43ca72cb605d03c794b&mpshare=1&scene=1&srcid=1116BaHaZ8SBIGgW1FKnbfoG&sharer_sharetime=1668592249630&sharer_shareid=3759e075205c4aab012a766dbe010cc6&key=fea4f462d70a5ec9db4d4c0ca01855b7662f363d5caee3e85245d52471ff5610159f22734b30f8e9d7ac80ab378a6f2512d8fecd9bd63f48c02ab2435a64ee3cf45173e28c5884160722cb46e367ecec2be9118a86dda7d5f36c08ad5591ccfdb1916015a63c7e3be9b1415e1f817d12a141309bb182354daf9a40cf80fdb571&ascene=1&uin=MjY0MzUwODc0MA%3D%3D&devicetype=Windows+10+x64&version=63080021&lang=zh_CN&exportkey=n_ChQIAhIQ32E6iHnaZPH4T0VJNRvS0hLwAQIE97dBBAEAAAAAAKklIq45sTUAAAAOpnltbLcz9gKNyK89dVj0ThWPE7Kgl1poCBwwLFLNZ4D7bjZUQz%2BoVlVogtK7k4QldhkPKP7Xa7Fwc1pUH0NDFmnwFtRjFpIn%2BA7%2FPMJZbvtFiVD2NNjd9hsr8jXKGsLkzfaQZX7Ndlg7KIs4lkiesOYkwSYh6399SrQzr4eu6UZ6RWY82WjBP469z7nbDfZVzBmBr3%2BrAdhSZFYrgu6z8BDNTKhTlZ%2B5fjNw7960z9q39YqL%2B46Sx8Guk1tManqar2drR7h%2BMfaflHb%2BlyIytmynwb7AnBR6cA%3D%3D&acctmode=0&pass_ticket=7PYiEP6rS5X%2F%2F9mEDDVjBphEBrUAtaxUfL0fs1BBv0A21gUf%2BswtC1Roezdy3Poz&wx_header=0&fontgea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