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玉兔”“神舟”“天宮”“長征”
趙正旭教授的科研項目
始終與我國航天“熱詞”緊密相連
趙正旭教授和領銜的“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團隊”團隊
研究的“實時三維可視化”系統
讓宇宙深空“近在眼前”
讓近距離觸摸星辰大海的夢想得以實現
12年前,趙正旭教授放棄了英國的優厚待遇,投身國家航天事業,深厚的家國情懷、時代擔當令人敬佩。2019年10月31日上午,趙正旭教授及領銜的“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團隊正式加盟我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對于推進我校機械工程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發展,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10月7日,趙正旭教授參與指導”嫦娥二號“變軌任務的可視化工作。
趙正旭教授簡介:
趙正旭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皇家學會工藝院院士,教育部第四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2年獲英國皇家學位部CNAA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之后獲英國Newcastle大學應用計算機專業博士后,英國科學博士(DSc);現任聯合國開發署高級技術顧問,世界計算機學會技術委員會評審委員,中國北京航天飛行控制指揮中心特聘專家,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特聘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某部車輛試驗研究所特聘顧問專家,中國國防科技實驗室專家庫成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專家庫成員等。趙教授先后參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測等多項工程的可視化航天科技攻關工作,承擔和主持了多項國家重大航天研究課題、科技攻關項目與國家自然基金課題;主要從事計算機圖形學、虛擬現實技術、虛擬仿真、小世界網絡系統的研究,完成著作15部,論文320篇,軟件著作權9項,發明專利12項,是虛擬現實技術領域中的國際知名學者。
“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團隊”
趙正旭教授領銜的“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團隊”,服務國家兩大航天工程—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團隊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十三五”預研項目,河北省科技廳、人社廳、教育廳等項目10余項;參與國家載人航天(921)工程和深空探測工程中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交會對接任務,嫦娥二號、三號探月工程任務,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任務,長征七號及天舟一號任務等近30次工程實戰任務,有二十多年的航天工程行業背景;團隊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FAST(中國天眼)構建實時三維可視化控制系統;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設計火星任務測控作業管理系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集實時仿真控制、數據處理和信息可視化功能于一體的可視化航天項目實施系統平臺及技術規范。
這個團隊實力有多強 快來一起看看吧!
航天任務
2012年6月16日,趙正旭教授團隊為“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提供技術支持和系統保障工作。
2012年6月16日,趙正旭教授團隊參加”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2012年6月21日,趙正旭教授團隊參加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期間,團隊學生在北京航天飛空中心進行任務工作記錄和文檔的編寫。
團隊以國家信息技術發展戰略為引領,依托國家北斗衛星導航科技設施,針對七大新興產業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交通運輸、國土資源、農林水利、測繪勘探、氣象預報、森林防火、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救援、礦山安全、平安校園、旅游出行、弱勢群體關愛、智慧消防、智慧人防、智慧城市、司法矯正等方面推動與北斗衛星導航服務的深度融合,堅持自主創新,攻克技術難題,開展北斗行業示范。團隊加盟學校,為學校機械工程學科一流學科培育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基礎,對于推進我校機械工程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發展,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12月14日,趙正旭教授團隊為“嫦娥三號”任務提供可視化技術支持,以及信息綜合平臺操作和維護工作。
2014年1月18日,團隊研究生參加”嫦娥三號“任務,進行軟件測試與文檔記錄。
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號實驗七發射。
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火箭發射。
2018年10月北京飛控中心。
2019年7月28日,團隊成員赴貴州考察中國天眼1。
2019年7月28日,團隊成員赴貴州考察中國天眼2。
科研成果
2019年,趙正旭教授團隊獲評青島理工大學“感動理工”人物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