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天宮一號完成的主要任務有:
第一,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與神舟八號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
第二,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生活和工作,保證航天員安全。
第三,開展空間應用(包括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探測等)、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戰技術實驗。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實驗平臺,為建造空間站積累經驗。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 |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 | |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 | |
在天宮一號發射任務中,趙正旭院長帶領團隊日夜攻關,破解困擾深空探測三維可視化監測系統的難題: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最終實現多個任務目標:表現航天器任務飛行情況,并對其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多目標多任務下,實時模擬航天器和運載工具的運行狀態以及星空和空地運行環境的虛擬現實……2010年9月21日嫦娥二號才成功從172萬公里外深空傳回第一批科學探測數據,實現了“天外來信”,在嫦娥二號變軌“逐日”的過程中,通過三維可視化平臺直觀的畫面快速顯示,監測人員一目了然、非常方便容易地隨時了解衛星各種飛行情況,通過這一平臺適時快速調整衛星飛行軌道、姿態,從而大大縮短了數據的傳輸時間,同時,監測人員還通過數據判斷衛星的運行情況,優化操作,使衛星運行始終達到和處于最佳狀態。 現在我們探測月球也只是到40萬公里左右的地方,要到150萬公里以遠的地方,測控、通信、數據傳輸、軌道設計都要經過驗證,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成功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三維監控,監控能力邁出堅實的一步。趙正旭教授介紹,“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實現了我國航天飛行從40萬公里到170萬公里的三維監測的跨越,目前系統各類飛控監測執行良好。” 有關專家稱,三維可視化系統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可視化系統,其核心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我國深層空間探測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復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劉展威副教授介紹說,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有它制勝的法寶:除了仿真功能外,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實時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