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時間:2016-12-29
媒體來源:科學網
■本報通訊員 張學軍 本報記者 高長安
前不久,教育部組織專家對石家莊鐵道大學本科教學水平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審核評估。專家組對該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度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學校堅持特色辦學和特色育人的理念思路和實際做法表示了高度評價和贊許。
究竟是什么樣的“特色”吸引教育部評估專家們的關注?
石家莊鐵道大學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雖然多次改制,仍軍魂永駐、鐵色長存。該校始終以艱苦創業精神激勵畢業生到施工一線建功立業,培育了一大批志在四方、艱苦創業、勇于創新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廣大畢業生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發展快”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軍魂永駐,文化熏陶
“學校創建于1950年 ,系當時全軍重點院校;197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4年轉屬鐵道部,更名為石家莊鐵道學院;2000年劃轉河北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為河北省重點骨干大學;2010年3月更名為石家莊鐵道大學?!睂W校黨委書記王岳森告訴記者,石家莊鐵道大學畢業生良好的社會聲譽,得益于學校艱苦創業精神的教育和敢打硬仗、頑強拼搏校園精神的熏陶。
“學校雖然早已褪去軍裝,但軍魂永駐。‘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艱苦創業、志在四方’的優良傳統、‘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的嚴謹作風始終如一地傳承下來?!蓖踉郎f。
在石家莊鐵道大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朱永全教授冒著生命危險對汶川地震中損毀的109隧道進行狀態評估,靠的就是這種精神;孫寶臣教授在青藏鐵路550公里凍土帶指導鋪設監測系統靠的也是這種精神;岳祖潤教授在最寒凍的季節在哈齊高鐵沿線進行凍土應力測試,靠的還是這種精神。學生們從入學開始,就接受了這些教師的教育熏陶,部分學生還參加了教師的科研項目,自然就會受到精神上的感染。
學校堅持每級新生一入學就開展軍訓和革命傳統教育,參觀校史展覽了解學校發展歷史,觀看反映畢業生業績的紀錄片和校友成就展等系列教育活動。
自1991年起,石家莊鐵道大學就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全體學生分期分批到西柏坡開展集中實踐教學, 作為全校本科生的一門必修課程。25年來,學校25屆共5萬多名本科生先后在西柏坡這塊光榮的土地上接受鍛煉和熏陶。2001年,該校用西柏坡精神育人的經驗材料被教育部社政司收入了《鑄魂新篇——新時期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范例選編》進行推介;2005年,“西柏坡‘兩課’實踐教學的新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該校突出堅定信念、樂于擔當、勇于奉獻、艱苦成才的文化理念,培植“慎思明辨、知行合一”的大學精神。 學校獨特的精神、文化、特色和作風不僅反映在校史館、文化長廊、詹天佑和茅以升雕像、記載著校史的八零廣場、以青藏鐵路等命名的校內道路燈箱路牌、以“鐵道兵號”命名的校內實訓機車等有形設施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輔導員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管理人員對日常工作和為學生服務的精益求精及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奔波在施工一線解決技術難題的過程中。
新世紀以來,在石家莊鐵道大學獲得的11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中,有9個獎的核心內容是國家重點工程中急、難、險、重的攻關項目。
“承擔這類高難課題,前提是要有吃苦的準備、創新的勇氣和拼搏的精神。”王岳森表示,當一個群體在相對較長的時期內,其主體的行為趨向具有積極的價值意義時,就會衍生和培育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形成一種健康進取的文化氛圍,在這種精神、文化的長期浸染中,人的行為會逐步趨于高尚,學生頭腦中就會積累更多正向的能量子。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多年來,石家莊鐵道大學依托董事單位,持續推進校企結合育人方式的改革,努力探索手腦并用互促的育人模式、校企協同育人的合作機制和人才培養與科技開發一體化的合作模式。
堅持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施工生產一線急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是該校培養人才的目標。
石家莊鐵道大學校長楊紹普認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僅憑學校教育難以完成,必須全力擴展專業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時空范圍,借助企業的力量達成目標,以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輸送與企業建立共生共榮的關系,以人才支撐和科技合作推動校企聯合體共同成長。
該校廣泛聽取企業的意見,精心建立校企互動機制。每年都主動到用人單位調研,根據企業的意見對專業布局與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強化鐵路特色專業和優勢學科專業建設,打造適于董事單位用人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注意將相關產業和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新技術、新成果融入教學,適時地調整培養計劃、教學大綱,使教學內容“常動常新”,增強了學生的適應性。另外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實施“訂單式培養”。先后為北京局增開了專門的“工程碩士班”,為中國鐵建舉辦了“經營管理班”,為河北省財政廳辦了“注會班”,為中國中鐵辦了“國際工程班”等等。
該校相繼與中國鐵建和太原鐵路局等共建了“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以及與軍隊6411工廠、中鐵第五勘察設計研究院等共建120多個工程教育實踐基地。早在1994年,學校實施了“3+1+1”教育模式,探索出學校教育與企業結合的有效途徑,推動了工程技術人才教育模式的創新,該項改革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新時期,該校根據國家戰略的調整和社會需求,先后推出了茅以升班、詹天佑班、卓越工程師班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工程實踐訓練,受到了合作單位的普遍好評。合作過程中,董事單位的許多專家變成了學校教師、工程碩士的導師、實踐實習的指導者、合作研究的同仁。鐵道大學的碩士生導師中,校外導師數已經超過了校內導師,這些高水平專家不僅成為研究生導師,還為專題培訓班且部分地為本科生授課。
石家莊鐵道大學依托校企合作這個堅實的平臺,突出應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形成了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和機械工程等為主體的優勢學科群,并帶動了其他相關學科的交融和發展。廣泛的校企合作鍛造出若干以重大工程科技攻關為研究方向的創新團隊,涌現出杜彥良、朱永全、楊紹普、趙正旭、劉嘉武等一批在國內相關領域有重要影響的領軍人才。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學校通過組織科研團隊與企業聯合進行科技攻關,在高鐵建設技術與重型裝備研制、大型結構健康診斷與控制、跨海過江隧道施工技術研究、航天可視化技術研發、交通安全監控和地質超前預報、國防交通應急保障等領域形成了在國內具有明顯優勢的研究方向,完成了一批重大課題,為高鐵建設和航天事業作出了獨特貢獻。
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將相關專業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動向帶給企業,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獲得實用新技術和前沿新知識,并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進而以科研反哺教學,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該校隧道工程和工程機械兩門課程2013年被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地下鐵道》被評為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基于鐵道科技開發項目等研究成果編著出版的《隧道力學》,把科研實踐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據統計,該校近年來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題目80%以上來源于科研和生產實際,使工程教育“工程化”,工程教育“回歸工程”。
志在四方,基層成才
1993屆土木專業校友、現中國鐵建宣傳部部長劉樹山十年前給學生作報告時說過一句話:“吃苦是為了成長”。同是1993屆會計學專業畢業生、中國鐵建財務部長曹錫銳今年9月來校作報告時說:“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應先學會算好自己人生的賬,這個賬必須要從踏入社會融入基層工作算起”。1988屆機械專業畢業生、現中鐵二十三局董事長孫圣杰曾感慨地說:“鐵大學生在校能主動學習,參加工作后能主動成長?!?/span>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該校通過舉辦 “校友事跡報告會”、宣傳校友基層成才典型事跡等方式激發大學生的熱情和動力。不僅使在校學生明確了成長道路,認清了吃苦和成才的關系,還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是非判斷和價值判斷的統一,堅定了廣大畢業生走基層創業、艱苦成才之路。
“志在四方,艱苦創業”精神的培養,離不開養成教育和嚴格管理。多年來,石家莊鐵道大學校依靠一支思想作風過硬的專職政治輔導員隊伍,并以此為骨干力量,依托黨團組織,形成了專兼職結合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團隊,團隊的輻射作用帶動了全員育人氛圍的形成。
該校通過日常教育和主題教育,及時分析學生思想動態,提出解決辦法;建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多層次、個性化教育網絡,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形成了立體化的教育模式。學校秉承軍校 “嚴格訓練,嚴格要求”的傳統和鐵路行業辦學“半軍事化管理”的嚴謹作風,“從嚴治校,從嚴執教”,實現了日常管理、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表現的有機結合。
“凡有鐵路處,必有鐵大人。”楊紹普介紹,石家莊鐵道大學為各條戰線輸送的畢業生中,有近三分之二奔赴鐵路、交通、建筑等國家經濟建設第一線。在各個鐵路建設主戰場,在公路、港口、碼頭、機場,在地下工程等建設工地,在祖國經濟建設的天南地北,都留下了無數學子深深的足跡和驕人的業績。1985屆土木畢業生周孟波35歲主持當時亞洲第一長橋蕪湖長江大橋建設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7屆畢業生任少強33歲主持了當時世界海拔最高隧道風火山隧道的技術工作;學校教師郭京波38歲時主持了我國第一臺盾構機的技術總裝工作;1989屆畢業生高玉亭主持監理了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等工程的建設工作等等。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的加快推進,一批又一批鐵大學子跨出國門,在更艱苦的環境中迎接挑戰,建功立業。參與安哥拉鐵道建設的鐵大畢業生李慧星和在馬里犧牲的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副總經理王選尚等就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先行者。
辦學66年來,該校先后培養出98000余名畢業生,造就了眾多工程技術專家、知名學者和高級管理人才。從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價值。在京九、南昆、蕪湖長江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以中國鐵建副總裁夏國斌、中國中鐵副總裁周孟波等為代表的一批鐵大學子擔綱項目指揮長,攻難拔險,建功立業,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稱贊為“托起彩虹的年輕人”。參加青藏鐵路建設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中,該校畢業生約占30%。在唐古拉山口、風火山隧道、三岔河特大橋等最艱難的地段,該校畢業生達到70%。參加青藏鐵路施工的22個局集團公司指揮長中,有8位畢業于石家莊鐵道大學。他們以“氧氣缺,人氣不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邁氣概,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
《中國科學報》 (2016-12-29 第7版 視角)
原文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2/36458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