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FFjahikQjL4hOb7G7jy8OQ
本文轉自上襲智研院,作者:王世偉
本文論述了“信息疫情”的概念和十大特點,包括傳播的快速性、信息的過載性、關注的大眾性、涉略的廣泛性、內容的動態性、空間的跨域性、媒體的社交性、污名的歧視性、真偽的難辨性、效果的危害性。
略論“信息疫情”的十大特點
“信息疫情”(infodemic)的英語構成為information+epidemic的組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傳染病防范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較早對這一概念進行了權威解讀。她指出,伴隨新型冠狀病毒的疾病疫情爆發的,是與病毒相關的“信息疫情”(infodemic)的爆發;“信息疫情”指的是過多的信息(有的正確,有的錯誤)反而導致人們難于發現值得信任的信息來源和可以依靠的指導,甚至可能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危害。認識、理解和控制“信息疫情”有助于人們對疾病疫情的響應。[1]
2020年2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召開了創新研究會,在這個需要全球科學家聯合起來應對的優先級研究內容中,“信息疫情”(infodemic)成為聚焦新詞,被認為是各種繁雜的信息傳播速度遠比病毒快得多、普通人處于信息過載的狀態。[2]綜上所述,可以對“信息疫情”的概念做出如下的歸納,即“信息疫情”是指與新冠病毒來源、傳播與防治相關的信息過速與信息過載的爆發狀態,將帶來恐慌和混亂等系列問題。對2020年初以來“信息疫情”的發展態勢和內容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其具有以下十大特點。
1 傳播的快速性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并發的“信息疫情”感染者的累積增量則每時每刻都可能呈指數增加,存在著感染者瞬間急速擴大的危險性,有些不明真相的謠言更使傳播速度加快。這種傳播的快速性成為“信息疫情”的最重要特點之一。誠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2020年2月15日在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所表示的:“在對抗疫情的同時,國際社會還需要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假新聞比病毒傳播得更快,也非常危險。”[3]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全球的傳染性,成為世界各國民眾共同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全球注意力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上形成了聚焦點,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信息傳播的速率。在中國,過去一個月中曾出現了千萬乃至億萬等級的刷屏級現象,就是明證。由于“信息疫情”真假交織,這就需要嚴控信息發端的源頭,在快速感染初始階段就要引起高度重視,與時間賽跑,通過主動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積極努力地還原事情真相等方法加以嚴格控制,阻斷“信息疫情”的快速傳播。
2 信息的過載性
信息過載性也是“信息疫情”的最重要特點之一。之所以會形成信息過載現象,其原因是由于信息發布的主體眾多,時空聚焦,既有國際組織,又有國家機構;既有城市管理者,又有專家學者;既有各類媒體,又有不計其數的廣大民眾,幾乎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源,有些信息的傳遞重復率極高,從而形成了信息通道的擁堵。在這些過載的信息中,有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信息,也有國家與城市管理者以及醫學專業機構和學者的透明信息,還有億萬民眾出于各種維度和方式發表的所見、所聞、所記、所思、所感,以及出于各種原因加以隱瞞修改和虛構的信息,似是而非、不明真假和來源的非專業的猜測信息,如此等等,形成了信息滿天飛、真相難分明的信息過載形態,一時讓人們不知所向,不明所從。這種信息過載狀態在疫情持續上升擴散一段時間內難以避免,但需要通過提高人們的信息素養來規避其帶來的負效應。
3 關注的大眾性
從新冠病毒產生至現在的感染人群分析,這種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毒性也比較高,傳染對象可以用“一視同仁”來形容,即無論性別年齡、國別民族,也不論職位高低、家庭貧富;全球已確診的病人中,既有98歲高齡的長者,也有不滿周歲的嬰兒,既有國家的部長高官,也有教授護士。當人們都清楚確診病人A時,對受感染而未確診的帶病毒者B都尚不清楚,病毒傳染的危險很可能就在附近或身邊。這種情況促使形成了“信息疫情”關注的大眾性特點。疫情涉及的廣泛性使人們深切地認識到疫情關乎每一個人的健康與生命。無論是信息的發布者、傳遞者、接受者,由于存在切身的生命威脅和對于親朋好友的健康關心,都會不由自主地將有關信息在第一時間發布或轉發出去,形成同屏共振。新冠病毒的疫情發展證明,人群密度高會帶來感染風險大;同理,“信息疫情”涉及的廣泛性也會帶來大眾的關注度高,并引發大風險的感染。因此,對于“信息疫情”需要進行立體阻擊,大力推進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實現人人相連,人物相連,共享知識和信息,在關注的大眾性中建立起更加安全、安心、安定的社會形態。
4 涉略的廣泛性
“信息疫情”涉及醫學、信息學、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營養學等諸多學科。這種學科和領域的廣泛性使很多十分專業的知識信息難以簡單地用“謠言止于智者”的一般信息傳播規律來分析、研判和批評。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傳染疾病,人們對其認知有一個過程,即使是權威醫學專家在疫情發生的初期的分析研判也不一定符合后來發展的實際情況。所以“信息疫情”的阻擊需要通過“讓子彈飛一會兒”的耐心和智慧,通過萬眾一心總體戰的各方協力來加以阻斷與防控。
5 內容的動態性
“信息疫情”可謂一天一個樣,三天大變樣。2020年1月30日,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說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近一個月后的2月27日,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強調:“我們正處在決定性的時刻。在過去兩天里,中國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區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了中國的新增確診病例。”[5]僅過了一天,譚德塞于2月28日在日內瓦又進一步宣布,將新冠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至“非常高”的最高級別。[6]“信息疫情”的發展如同一場戰爭,戰爭局勢呈現出此一時彼一時、“三十日河東、三十日河西”的動態性。以中國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例,2020年1月下旬還是嚴防輸出,一個月之后的2月下旬,針對疫情在海外呈現擴散態勢,中國北京等城市加強了入境健康管理,來自或去過境外疫情嚴重地區的入境人員,要接受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14天。[7]同時,新華社于2月28日也發表了《阻斷疫情輸入要有這些“硬招”》的時評文章。[8]一個月前后,中國的疫情便形成了從嚴防輸出至嚴防輸出與嚴防輸入并重的形勢逆向轉換?!靶畔⒁咔椤钡倪@種動態性需要人們始終保持踏準信息動態發展步伐的警覺,以底線思維注重做好難以預測的“信息疫情”的應對預案。
6 空間的跨域性
如果說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醫院隔離、社區管控、封城封關、旅游限制等方法和手段來加以物理空間隔斷的話,那么“信息疫情”的傳播則無法隔離,具有空間跨域性的特點。新冠病毒無國界,“信息疫情”也無地域空間界限,需要同城和全國乃至國際社會攜手共同應對。2020年2月1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德國出席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并發表題為“跨越東西差異、踐行多邊主義”演講中表示,疫情讓人們再次認識到,這是一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的時代,也是一個局部問題和全球問題彼此轉化的時代,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各國命運休戚與共,緊密相連。加強全球治理,增進國際協調是當務之急。我們有必要擺脫東西方的劃分,超越南北方的差異,真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9]
7 媒體的社交性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2020年2月1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稱,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媒體“信息疫情”。[2]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這次“信息疫情”媒體社交性的重要特點。由于社交媒體具有民眾持有多、發展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影響程度深的特征,“信息疫情”有加速傳染擴大的風險。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球網民數量已達44.22億,社交媒體占據了人們上網的大量時間;[10]而中國網民規模則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11]以上國內外社交媒體的巨量統計數據表明,在“信息疫情”中,社交媒體已經和將可能產生巨大的能量;而每天處于隔離宅居的場景中,人們時時都非常擔心、恐懼和難熬,這種情況又進一步加劇了社交媒體的“信息疫情”。這種媒體社交性的巨大能量,既有正能量,也有負效應。除媒體社交性的特點外,“信息疫情”也呈現出載體多樣性的全媒體傳播特點,包括了網絡、手機、紙媒、圖像、廣播、電視、微視頻、大幅標語、大數據云平臺等多樣化的文獻信息載體。
8 污名的歧視性
“信息疫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在全世界傳播著真假信息,助長了希望和恐慌,人們用鋪天蓋地的信息轟炸來形容這樣的形態;而一些媒體借疫情發布排外主義、種族主義、政治歧視、地域歧視的言論并進行污名化,這些煽動性的偏見在各類媒體上肆意發聲并蔓延,欲博取公眾的眼球和關注,從而引發出病毒之外的“次生災害”。對于污名的歧視性的“信息疫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針對性地指出:“我有一個擔擾,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很容易向針對無辜民眾的歧視、侵犯人權和污名化的方向發展,只是因為他們的種族身份,我認為注意避免這些情況是很重要的?!盵12]對于可能身處“信息疫情”戰場中的每個人,譚德塞的建議則是“明智地分享,謹慎地點擊,別盲目刷屏”。[13]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抗擊疫情是人類對抗病毒的戰爭,可能發生在世界任何地方,需要各國攜手應對。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針對信息疫情的泛政治化,指出在這場戰爭中,人們既要防控新冠病毒,也要警惕和遏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私病毒”,不尊重科學、過度反應的“恐慌病毒”,將疾病與特定地域、國家、族群畫等號的“歧視病毒”,以及更危險的意識形態偏見、冷戰思維、詆毀抹黑別國的“政治病毒”。[14]
9 真偽的難辨性
此起彼伏、潮起潮落般的“信息疫情”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真偽交織,一次次觸動著公眾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如圍繞新冠病毒來源的各種陰謀論成為“信息疫情”中人們關注與議論的內容焦點之一。對于這一十分專業的醫學問題,大多數民眾處于外行看熱鬧的狀態,各方的專業與非專業發聲所作結論尚缺乏充分的事實和數據的論證,有的則以“可能是”、“或許有”的“莫須有”態度推出,使億萬旁觀者莫名其妙,難辨真偽。在似是而非的“信息疫情”面前,當真相并不明晰、證據也并不充分的情況下,更需要人們采用循證醫學的方法。2020年2月20日,譚德塞在新聞發布會上呼吁:不要對疫情妄加猜測或傳播謠言,一切應以事實為依據,現在有很多虛假消息和陰謀論,我們要非常小心。不要相信未得到科學印證的消息。[15]對于真偽難辨的“信息疫情”,圖書館學情報學發揮了權威和專業辟謠能力。2020年2月中旬,針對讀者咨詢中提出《實證化中醫基礎理論及運用》一書中在十年前就預言了此次肺炎疫情的爆發,上海圖書館參考館員以專業檢索的能力,進行了地毯式搜索,證明此書并不存在,僅有一篇相似內容的論文中也并未有涉及任何與疫情預測相關的內容,所謂的預測結論并不存在,從而以十分專業的信息數據,使讀者對于書的是否存在和傳言的真偽有了自己的判斷。[16]
10 效果的危害性
“信息疫情”之所以冠名“疫情”,說明其與新冠病毒一樣,具有危害性。Sylvie
Briand博士指出,歷史上伴隨著每個傳染病的爆發,“信息疫情”都會同時爆發,尤其在傳染病爆發的初期,由于對新的疾病威脅很多信息未知,導致大量謠言和不實信息的出現,這些謠言和不實信息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1]為防控“信息疫情”,譚德塞曾多次發出權威聲音。2020年1月28日,他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堅持以科學和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反對過度反應和不實之辭”;[17]1月30日,他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世衛組織建議的措施包括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4]
2月20日,他在新聞發布會上呼吁,不要對疫情妄加猜測或傳播謠言,一切應以事實為依據。[18]這些權威聲音對于防控“信息疫情”的危害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預防并控制“信息疫情”需要做到避免真空,說明真相。避免真空,就要使信息及時公開透明,使權威信息得以在信息傳播中成為主流;說明真相,就要讓真正的事實和數據說話。同時,應對“信息疫情”不能停留在消極地屏蔽信息,而是應當切實了解人們的需求、擔憂、疑慮和恐懼,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的應對建議和相關知識。
如果說“信息疫情”特指與新冠病毒來源、傳播與防治相關的信息傳播過速與信息過載的爆發狀態,那么推而廣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軍事和外交領域,是否也存在類似的“信息疫情”,人們又應當如何防控,這是筆者在分析“信息疫情”特點時的啟發和聯想。(本文來源:圖書館雜志,2020年第3期,經作者授權發布)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病毒之外,“信息疫情”同樣會危害健康[EB/OL].[2020-02-29].https://www.sohu.com/a/371954692_139908
[2]
世衛組織警告:相對新冠病毒,這個疫情更值得警惕[EB/OL].[2020-02-29].https://view.inews.qq.com/w2/20200215A0PXIQ00?tbkt=J&strategy=&openid=o04IBABmwVhwVnVLSmUNE1PZvan8&uid=&refer=wx_hot
[3] 譚德塞:最大敵人是污名化 假新聞比病毒傳播更快[EB/OL].[2020-03-01].https://www.sohu.com/a/373473184_428290
[4]
張朋輝.世衛組織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EB/OL].[2020-02-2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2/01/nw.D110000renmrb_20200201_1-03.htm
[5]
凌馨,沈忠浩.世衛組織: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于“決定性”時刻[EB/OL].[2020-02-29].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2/ddf0406764c746e5b6cf16e093e6c70c.shtml
[6] 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上調至“非常高” [EB/OL].[2020-02-29].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2/29/c_1125641411.htm
[7] 2020年2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EB/OL].[2020-02-29].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750552.shtml
[8] 韓梁.阻斷疫情輸入要有這些“硬招”[EB/OL].[2020-02-29].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2/28/c_1125639156.htm
[9] 王毅在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EB/OL].[2020=-02-29].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745338.shtml
[10] 全球網民數量新高:中國手機網民8.17億 互聯網普及率近六成[EB/OL].[2020-03-01].https://new.qq.com/omn/20190717/20190717A0B2LJ00.html
[11] 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9-10-2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12] 聯合國秘書長充分認為中國抗疫努力呼吁避免歧視中國人[EB/OL].[2020-03-01].https://v.qq.com/x/page/r3061ynzktv.html
[13] 梁曉輝.“信息疫情”戰場上切莫盲目刷屏[EB/OL].[]2020-03-01].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2-16/9093364.shtml
[14] 劉明洋.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警惕和遏制抹黑別國的“政治病毒”[EB/OL].[2020-02-29].http://www.xinhuanet.com/gangao/2020-02/28/c_1125641288.htm
[15] 譚德塞:勿對疫情妄加猜測或傳播謠言[EB/OL].[2020-02-29].http://www.hi.chinanews.com/hnnew/2020-02-21/4_117896.html
[16] 一個關于“疫情”的所謂神預測:我們如何查證一本書的真偽?[EB/OL].[2020-03-0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065494
[17] 習近平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EB/OL].[2020-02-2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1/29/nw.D110000renmrb_20200129_1-01.htm
[18]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勿對疫情妄加猜測或傳播謠言[EB/OL]f.[2020-02-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11228780013077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