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計算機發展史 新聞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aTwowFTDlcXBjnO0We5f-g 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如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等。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同時也啟發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研制思想。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于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但是,你知道計算機的發展史以及經歷的不同階段么?下面小新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在史前時代,德國科學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的人類有史以來第一臺機械計算機,這臺機器能夠進行六位數的加減乘除運算。這一劃時代的發明為人類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穿孔紙帶”、二進制、布爾代數以及手搖式計算機、按鍵式計算機開始出現,為百年后出現的數字計算機奠定了方法與理論基礎。 在電子管時代,ENIAC于1946年在費城公諸于世,它通過不同部分之間的重新接線編程,還擁有并行計算能力,但功能受限制,速度也慢。ENIAC的問世標志現代計算機的誕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后來,晶體管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計算機的發展,晶體管代替電子管,電子設備體積減小。1956年,晶體管在計算機中使用,晶體管和磁芯存儲器導致了第二代計算機的產生。第二代計算機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穩定。首先使用晶體管技術的是早期的超級計算機,主要用于原子科學的大量數據處理,這些機器價格昂貴,生產數量極少。 在集成電路時代,計算機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從1970年開始計算機硬件方面就和現代一樣了,邏輯元件采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件方面出現了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其標志性事件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硅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 以下為計算機發展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