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從此,航天將走進每個普通人的生活。
這得從46年前說起。1970年4月24號,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第五個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正式成為“太空俱樂部”的一員。80后或90后的你可能會覺得陌生,當收音機里傳來從太空傳回地球的電子音樂“東方紅,太陽升” 時,幾億中國人無比的激動。每當衛星經過夜空,全國人民都會翹首仰望,收聽這首他們熟悉的樂曲,這一刻成為陷于文革困頓中的億萬國人最愜意的時刻。
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仍在圍繞地球飛行。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許多天文愛好者都會拍攝經過祖國上空的這顆“愛國星”!雖然很多當年為這顆衛星發射奉獻了青春和智慧的人已經不在了,但他們留下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今天的中國航天人努力奮斗。
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與空間站、月球與深空探測是航天事業的三大領域。隨著人造地球衛星技術的逐漸成熟,在1992年9月21日,中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使全世界看到了一部史詩級的載人航天大片:
1999年,我國發射第一艘不載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
接著,神舟二號、三號、四號連續突破和驗證載人航天的關鍵技術;
2003年,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
執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
之后的劇情更是實現了“花式跳躍”:
2005年,神舟六號實現多人同時飛天;
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發射
2008年,神舟七號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
2008年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后揮動中國國旗
2011年,神舟八號成功對接天宮一號;
2010年嫦娥二號衛星整裝待發
2012年,我國首位女航天員隨神舟九號進入天宮一號;
2013年,神舟十號搭載三位航天員再次進入天空一號進行科學實驗,美麗的航天員阿姨還專門給全國小朋友上了一堂妙趣橫生的太空課!
在20多年的任務實施過程中,載人航天工程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未來將朝著建設空間實驗室和建造載人空間站的目標前進。
不管是人造衛星還是載人航天工程,都是環繞地球運行的。脫離地球引力,飛向遙遠的深空,成為中國航天的必然選擇。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皎潔的月光、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寄托了中國人對親人的牽掛和對故鄉的思念。2007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神秘的月宮終于迎來了中國人的首次探訪。
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一號和2010年10月發射的嫦娥二號,是“繞”月探測的第一階段。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成功發射,萌噠噠的玉兔號月球車成功登陸月球并實現自動駕駛,成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登月以來人類航天器首次登陸月球,標志著“落”月探測獲得圓滿成功。
嫦娥三號任務的玉兔號月球車
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的第一個里程碑;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飛天,開創了中國航天的第二個里程碑;2007年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的第三個里程碑。46年來,中國已成功發射了200多顆衛星、10艘飛船和1個空間實驗室。其中,“北斗”系列導航衛星、“高分”系列對地觀測衛星、“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等應用衛星,助力經濟發展,服務國家安全;“悟空”暗物質探測衛星、“實踐十號”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等,推動我國空間科學邁向世界先進水平。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等新一代火箭,正在托起中國航天的未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1956年到今天,我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了60年,建立了運載火箭、飛船、衛星、地面應用、測控通信與發射場等完整的航天工業體系,實現了全面自主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
“航天夢、中國夢”。2016年,中國第一次設立中國航天日,航天開始走下神壇,與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發生交集。2016年,也是中國航天的“大年”,我國將實施20多次密集發射任務,神舟十一號飛船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2017年,“嫦娥五號“將首次從月球取樣返回。2018年,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四號“將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2020年前后,中國將建成屬于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中國航天,正在邁步走向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征程。
來源:科普中國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6-04/24/c_135304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