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國產化自主可控堪稱波瀾壯闊的最偉大歷程。從早期“863”、“核高基”時代科技界先驅篳路藍縷的從0到1的突破,再到一代代芯片、基礎軟硬件研發人員、企業家的長期堅持,再到國家半導體產業大基金用資本方式聚集力量,驅動產業加速發展。到2019年,中國自主可控已經走過了實驗室可用,勉強能用不好用,能用可用多個階段,正在步入產業化發展,使用體驗提升到好用愿用階段。
中國發展國產化自主可控堪稱波瀾壯闊的最偉大歷程。從早期“863”、“核高基”時代科技界先驅篳路藍縷的從0到1的突破,再到一代代芯片、基礎軟硬件研發人員、企業家的長期堅持,再到國家半導體產業大基金用資本方式聚集力量,驅動產業加速發展。到2019年,中國自主可控已經走過了實驗室可用,勉強能用不好用,能用可用多個階段,正在步入產業化發展,使用體驗提升到好用愿用階段。在貿易摩擦尖銳化的關鍵時期,長期默默耕耘自主可控產業迎來重要發展機會,堪稱未雨綢繆典范。
自主可控是一條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的產業鏈。從最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再到核心芯片、元器件、基礎軟件,再到整機,應用軟件,最后到系統集成和最終客戶。按照我們的保守預期,2019-2021年中國自主可控國產化設備出貨量將達到30萬臺、100萬臺、200萬臺,對應硬件市場規模51.30億、162.45億、308.66億,軟硬件系統集成整體市場規模153.90億、487.35億、925.97億。樂觀假設下,2019-2021年中國自主可控國產化設備出貨量有望達到100萬臺、300萬臺、600萬臺。
自主可控產業鏈中系統集成廠商、整機廠商均在其中承擔過核心地位,但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預計集成廠商和整機廠數量均將快速擴大,需要在競爭中確定贏家。而核心芯片、基礎軟件、核心應用軟件市場,需經歷長期艱苦卓絕的研發積累,因此參與廠商有限,市場競爭格局良好,是我們最看好的產業環節。
核心零部件之CPU芯片,目前最看好龍芯、飛騰、兆芯,未來看好華為海思、曙光海光、申威芯片的機會,MIPS架構(龍芯)與Alpha架構(申威)芯片從最底層實現完全自主可控,ARM架構(飛騰、華為海思)與x86架構(兆芯、海光)基于全球主流架構,產業生態更加完善。自主可控與引進吸收并行,中國核心CPU芯片走一條產業生態化發展路線,目前核心芯片約落后海外巨頭約3-5年,但在信息計算終端性能嚴重過剩時代,已能滿足客戶需求,未來將加速追趕。相關標的:中國長城、中科曙光。
核心產業鏈之操作系統OS。目前最看好中國軟件,其兩個核心子公司中標軟件與天津麒麟,基本壟斷中國操作系統市場,未來看好深之度,華為自主服務器重點支持其Deepin操作系統,三六零與綠盟科技分別投資占30%、10%股權。相關標的:中國軟件。
核心產業鏈之流版簽軟件。辦公軟件是自主可控替代中最核心的應用軟件,流式軟件以金山辦公為主導廠商,版式軟件以福昕軟件、數維網科等為主要廠商,電子簽章市場以書生電子(啟明星辰)、安證通、金格科技等為主。相關標的:金山辦公。
核心產業鏈之安全保密軟硬件。隨著全社會對信息安全登記保護、保密要求的更加重視,自主可控電腦的安全保密軟硬件的配備率處于較高水平,相關公司主要有中孚信息、北信源、深圳金城、衛士通、深信服、三六零等。相關標的:中孚信息、北信源、衛士通、深信服、三六零等。
核心產業鏈之GPU芯片。隨著圖形顯示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加速發展,GPU芯片的價值在整個信息產業中地位在不斷上升,目前英偉達、AMD和Intel壟斷GPU芯片市場,國內景嘉微最先研發出能夠用于自主可控和民用市場的GPU顯卡,未來替代空間較大。相關標的:景嘉微。
核心產業鏈之中間件。國內中間件核心公司包括東方通、金蝶天燕、中創軟件、寶蘭德等。相關標的:東方通、寶蘭德。
我們堅定看好自主可控國產化行業發展前景,越是在貿易摩擦不確定局面下,科技引進吸收國際授權存在隱患的情況下,自主可控的價值越發彰顯。建議重點關注CPU芯片、操作系統、流版簽軟件、安全保密軟硬件、GPU芯片、中間件等產業環節,建議重點關注中國軟件、中孚信息、金山辦公、中國長城、中科曙光、景嘉微、太極股份、北信源、納思達、東方通、振華科技、寶蘭德等公司。
巨大市場與國家安全
2.1 全球計算設備(PC+服務器)市場空間每年近2萬億
全球PC市場每年產值近1.3萬億人民幣,每年出貨量近2.6億臺。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2.59億臺,同比下降1.25%,全球PC出貨量連續第七年下降,但相比過去三年,下降趨勢放緩。2019Q1,全球PC出貨量達到0.59億臺,同比下降4.65%。目前全球98%以上的電腦和筆記本采用以Windows操作系統和x86芯片為底層架構的IT架構,形成龐大的產業生態。
IDC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PC市場規模為1820億美元,出貨量2.60億臺,PC均價約701美元/臺,折合人民幣約4800元/臺。2018Q1,全球PC市場規模為446億美元,其中高端電腦(價格高于或者等于800美元)收入占全球PC
市場收入的56.5%,中端電腦(價格介于400-800美元)收入占比33.7%,低端電腦(價格低于400美元)僅占比9.8%,全球PC市場高端化趨勢明顯。
PC市場格局穩定,幾大巨頭長期壟斷。根據Gartner統計,2018年聯想PC出貨量達5846.7萬臺,同比增長6.95%,市場份額達22.54%,位居榜首;惠普出貨量達5633.2萬臺,同比增長2.09%,市場份額占比21.72%,排名第二;戴爾出貨量達4191.1萬臺,同比增長5.32%,市場份額達16.16%。前六大廠商中,排名前三的廠商出貨量較上年有所提升,蘋果、宏基及華碩的PC出貨量均略有下滑。
中國PC市場每年出貨超5000萬臺,市場規模近3000億,占全球約五分之一。IDC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PC市場(不含工作站)整體出貨量達5333萬臺,其中消費市場2217萬臺,同比下降8.1%,降幅放緩;商用市場出貨3116萬臺,同比下滑0.6%。其中政府市場每年出貨量約在350萬臺,是少數還有增長空間的市場,至關重要。
2018年12月27日,IDC發布2019年中國PC市場十大預測。2018年全年中國PC市場預計最終銷售約為5200萬臺,同比下滑3.4%。IDC預測,2019年中國PC市場銷售量約5060萬臺,同比下滑2.7%。
電腦的出廠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成本及生產成本兩部分構成。生產成本占總成本約10%,其中90%為代工廠商費用;原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約90%,由軟件系統及硬件系統構成。其中,硬件系統包括CPU、顯示屏、顯示卡、主板、電源和機殼等,軟件系統包括操作系統、辦公流版簽軟件、安全軟件等。計算機的上游行業主要是生產組成計算機各零部件的制造業。
全球服務器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人民幣,每年出貨量近1200萬臺。根據IDC在2019年3月6日發布的全球季度服務器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全球服務器收入883.4億美元,服務器出貨量達到1179.6萬臺。其中,2018Q4,全球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2.6%至236億美元,出貨量同比增長5.0%至近300萬臺。
X86服務器約占服務器總體市場的90%。根據IDC全球季度服務器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全球X86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增長36.0%至808億美元,其中2018Q4,全球X86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8.7%至211億美元,收入占比為89.4%。
服務器廠商收入前五名分別是Dell、HPE、IBM、浪潮和聯想,中國廠商市場份額在穩步提升。2017Q4~2018Q4,Dell、HPE和聯想的市場份額基本穩定,IBM市場份額波動較大,市場份額顯著降低,浪潮的市場份額增長明顯。
2018Q4,Dell、HPE、IBM、浪潮和聯想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8.7%、17.8%、8.3%、6.6%和6.2%。
中國x86服務器市場規模約1200億人民幣,每年出貨量330萬臺,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IDC于2019年4月1日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x86服務器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x86服務器市場出貨量為330萬臺,同比增長26.1%;市場規模為172億美元,同比增長54.9%。浪潮、華為、戴爾易安信、新華三和聯想占據中國出貨量前五位置,合計占據79.2%的市場份額(按出貨量)。IDC預測,到2023年中國x86服務器出貨量將超過525萬臺,未來5年整體市場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9.7%。
2.2 信息安全已經成為國家整體安全中最重要的環節
棱鏡門事件完全暴露信息發達國家對其他國家信息安全肆無忌憚地侵犯能力。2013年,棱鏡門事件爆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雇員斯諾登向媒體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棱鏡計劃,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棱鏡項目”可以直接進入美國IT公司的中心服務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IT巨頭皆參與其中。
網絡攻擊開始具有國家背景,后門及漏洞成為信息戰重要武器庫。網絡安全漏洞已經成為有組織且具國家背景支持的黑客組織進行網絡攻擊的戰略武器庫,攻擊帶有政治目的和戰略目標。一旦黑客攻擊成功將對一國國家經濟、重要工業與國防基礎設施、民眾基本生活等領域造成嚴重破壞,如伊朗核設施遭受“震網”攻擊、烏克蘭電網攻擊事件、“永恒之藍”事件、委內瑞拉全國停電事件等。
幾大國家背景的APT軍團攻防技術對抗正在持續升級。APT是指由國家、政府或情報機構資助或具有相關背景的攻擊團伙實施的攻擊行動,這些團伙攻擊的目標包括政府、軍隊、外交、科研、海事、能源、高新技術等多領域。2018年,多個不同來源的APT組織針對中國境內實施APT攻擊行動,例如海蓮花、摩訶草、蔓靈花、Darkhotel、APT-C-01、藍寶菇等,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范刻不容緩。
中國自主可控的發展歷程
3.1 中國自主可控發展的四個階段
中國自主可控行業發展從無到有共已大體經歷四個歷史階段。
3.1.1 第一階段:從無到有的核高基時代(1999-2013)
1986年,863計劃啟動,中國開始布局發展芯片等底層基礎技術;
1999年,李德磊創辦方舟科技公司,與倪光南院士一同發展CPU芯片,于2001年發布方舟1號芯片產品,但因缺乏系統生態而失敗,于2003年放棄CPU業務;
2006年,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16個重大科技專項,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項目啟動,將863成果導入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
第一階段中自主可控芯片雛形開始出現,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實現從零到有的突破。但缺少資金和配套的生態體系,使用體驗較差,社會輿論上對是否要從頭發展一條自主可控路線存在分歧。
3.1.2 第二階段:“棱鏡門”事件與去IOE(2013-2016)
2013年,棱鏡門事件爆發,前CIA雇員斯諾登向媒體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棱鏡計劃。我國開始高度重視國家信息安全。
2013年,倪光南院士等提議開發基于共享軟件架構的中國自主可控操作系統;
2013年,浪潮天梭K1小型機系統上市,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后全球第三個掌握新一代主機技術的國家。
2013年底,中國銀監會明確提出國產化安全可控要求,要求到2019年國產替代比例達到75%。
2014年,郵儲銀行自主可控核心去IOE(IBM大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完成,銀行業實現第一個中大型自主可控案例。
自主可控電子公文系統開始試點應用。
第二階段中,自主可控理念深入人心,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到驗證,我國在主機(小型機和高端服務器)領域取得重點突破,國產芯片和基礎軟件在政府辦公和金融行業誕生應用案例。但自主可控底層核心產品能力不足,芯片、操作系統、基礎軟件能力落后,產品勉強可用,速度偏慢,偏重測試實驗階段。
3.1.3 第三階段:芯片半導體安全可靠時代(2016-2018)
2014年9月,國家半導體產業大基金成立,由財政部牽頭,首期募資1387.2億,以投資拉動產業生態不斷豐富。
隨后一系列我國自主可控的底層芯片陸續發布或進行新一代升級,如飛騰首款ARM架構CPU——FT1500A(ARM架構,2015年3月),龍芯新一代CPU架構、龍芯3A2000等產品(MIPS架構,2015年8月),兆芯新一代KX-5000等產品(x86架構,2017年12月),中科海光禪定CPU產品(x86架構,2018年6月)等,新一代操作系統(中標麒麟、天津麒麟、深之度等)、GPU(景嘉微JM7200
GPU產品)、存儲(長江存儲)等領域也陸續實現突破。
第三階段中,國產底層芯片從無到有,從能用到好用,CPU、新一代操作系統、GPU、存儲等領域陸續突破,關鍵芯片采用ARM、x86等國際主流架構,擁有廣闊產業生態發展未來,“自主可控不代表落后,不代表封閉”。整體來看,第三階段中產品達到可用級別,雖然仍落后國際領先水平3-5年,但在早已性能過剩的計算終端市場完全能夠滿足核心客戶的使用需求。
3.1.4 第四階段:大安全可靠,從黨政軍到全方位替代(2018年底-2021年)
自主可控電子公文項目開始全方位啟動。除黨政軍系統外,重點行業也有望開始推進各自自主可控進程,尤其是金融、能源、電信等重點行業。
金融行業作為表率先鋒最先推進,人行總行、建設銀行等2019年上半年已經有一系列訂單落地,其中,2019年4月,中國建設銀行的國產化辦公自動化系統日前在境內外分支機構全面部署上線,基于飛騰中央處理器+麒麟操作系統為核心的自主安全可控平臺,率先在國內金融業中實現了辦公自動化系統的軟硬件全國產化替代。
第四階段中,2018年年底以來,自主可控從規劃和基礎研發階段進入正式的產業落地推進階段。從小“安可”到大“安可”,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3.2 行業替代典型案例——金融行業自主可控發展史
金融行業是對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需求最重大的國計民生行業,也是自主可控率先推進的行業市場。從2013年的“去IOE”到現階段的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預計最終以國產化云平臺、國產化芯片和操作系統為底層支撐的新一代
云計算架構將成為金融行業自主可控的最終目標。梳理金融行業自主可控發展歷程如下:
2013年1月22日,浪潮天梭K1小型機系統上市,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后全球第三個掌握新一代主機技術的國家。浪潮天梭K1系統是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高端容錯計算機研制與應用推廣”項目成果,2010年8月,浪潮天梭K1系統在中國建設銀行新疆分行替代國外小型機;2012年底,浪潮天梭K1系統擊敗IBM、HP成功中標中國進出口銀行大型主機項目。
2013年12月3日,中國銀監會召開會議,圍繞“安全可控促發展,自主創新推轉型”,強調加快銀行業的自主可控進程,宣布建立銀行業自主可控信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機制。
2014年1月,浪潮推出“K遷工程”,全面推動天梭K1規模化替代IOH(IBM、Oracle和HP)小型機,在金融、能源、交通、公安、財稅等12個關鍵行業實現了成功應用,中國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大連銀行、洛陽銀行等成為天梭K1系統的用戶。
2014年9月3日,中國銀監會發布了39號文,明確提出從2015年起,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不低于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年達到不低于75%的總體占比。
2014年10月26日,郵儲銀行自主可控核心去IOE(IBM(計算設備服務器),Oracle(數據庫軟件),EMC(存儲設備))完成,誕生銀行業第一個中大型自主可控案例,實現以開放式系統小型機集群建設郵儲銀行超大規模核心系統的技術路線,其性能也達到了大型機水準。
2016年1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開始實施,強調了金融、能源、交通、電子政務等行業的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
2017年2月,國家網信辦發布《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黨政部門及金融、電信、能源等重點行業優先采購通過審查的網絡產品和服務,不得采購審查未通過的網絡產品和服務。
2018年6月1日,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主持黨委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明確指出推進核心領域自主可控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
2018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健康委六部委發布《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的通知》,決定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組織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詳細體現了自主可控方面的技術和場景。
云成為金融領域自主可控的最終選擇。金融機構的傳統IT架構一般采用集中式架構,核心業務系統運行在大型機、小型機上,性能穩定能夠可靠地滿足金融行業短時期大量交易并發的安全和可靠。但在互聯網時代,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豐富,新增功能的出現,這種大型機模式的開發成本高、維護成本貴而反應速度較慢,因此開始出現互聯網核心業務系統,與傳統業務核心系統形成“1+1”的雙核心模式,而為適應技術進步和應對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核心采用云計算底層架構是最優方案。金融云也正是中國國產芯片和基礎軟硬件實現自主可控替換的機遇,通過采用分布式架構,依托并聯方式,隱藏了單機和單顆芯片與國際先進廠商的差距,增加業務靈活性和系統可用性,加速金融行業“互聯網+”發展。
以潤和軟件和螞蟻金服合作推出“雙核心”策略為例,即在保證原有傳統核心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另建一個互金核心系統。新的互金核心具有組件化、分布式、開放性的系統架構,通過敏捷開發模式,后期運維的自主與自動化程度高,與傳統核心互相補充,長期并存。
國內金融云市場初步形成互聯網系及銀行系兩大金融云服務商群體的格局。互聯網系的云服務商做金融云服務更具有互聯網屬性優勢,可以快速移植和輸出公有云技術,提供更低成本的云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如阿里入股潤和軟件,入股科藍軟件,與高偉達戰略合作,騰訊戰略入股長亮科技、東華軟件,京東金融與神州信息合作。銀行系依靠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快速培訓目標客戶熟悉銀行的體制建設,幫助客戶上云,主要以建信金科、招銀云創、興業數金、金融壹賬通等建行、招行、興業、平安大行將科技部門獨立成立公司化運營,對外進行金融科技技術輸出。
云與自主可控
傳統IT架構時代,中國信息產業起步晚了近30年,雖然近5年來進入加速追趕階段,但這種代際的技術差距,在原有賽道的追趕是相當困難的。可幸的是云計算時代正在到來,意味著全球IT基礎架構將迎來一次顛覆式的重新洗禮。美國AWS、Azure等云計算龍頭已經取得驚人成就,而中國的阿里云也已經進入全球云計算前五行列,騰訊云、華為云也在加速追趕。云計算時代,也正是國產自主可控基礎軟硬件和云計算架構實現變道超車的一次偉大機遇。
4.1 純自主可控的麒麟云,驗證自主可控在云時代的可行性
麒麟云是國內首個基于自主CPU的IaaS+PaaS全棧云平臺解決方案。麒麟云(KylinCloud)是天津麒麟基于Openstack面向黨政軍及關鍵行業推出的自主可控專有云解決方案,支持
KVM/XEN/Docker/LXC
等多種主流虛擬化方式,能夠為計算密集類、數據處理類和信息系統類等多種類型應用提供彈性、高可用的資源服務。麒麟云支持飛騰1500A和飛騰2000系列國產CPU,運行麒麟操作系統。
麒麟云于2013年在天河2號超級計算機部署六千節點規模的云平臺,對外提供商業服務,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單一云平臺部署實例。2014年開始研制基于安全可靠國產軟硬件的自主云計算解決方案,2015年正式推出基于飛騰FT-1500A的麒麟云,開始展開試點應用。2017年,銀河麒麟容器云解決方案正式推出,在多個關鍵行業開展試點。到2018年,銀河麒麟云被廣泛應用在國防、政府、金融等關鍵行業。
銀河麒麟云平臺V4.0具有自主、安全、彈性、高可用、云端一體等特點。它提供基于飛騰平臺的云主機服務、云桌面服務以及云存儲服務,全系統可運行在FT1500A/FT2000服務器上,是目前國內首家基于FT2000+處理器的全棧自主可安全云平臺解決方案,從瘦客戶端到交換機,可支持全飛騰處理器的自主安全設備。以國內高安全操作系統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為基礎,采用模塊化、可插拔的設計理念,向用戶提供按需使用、易于管理、動態高效、靈活擴展、穩定可靠的新一代云平臺系統。麒麟云平臺從總體邏輯架構上分為:底層硬件設備層、資源池化層、增強管理及業務支撐層、自動化運維及安全管理、接入及應用層。
4.2 阿里云與自主可控底層技術平臺的深度合作
阿里云發布基于飛騰CPU的阿里云平臺。2019年5月6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阿里云發布了基于飛騰CPU平臺的阿里專有云安可敏捷標準云計算平臺。阿里云國產化經理龔斌表示,基于中國電子飛騰1500A和飛騰2000+構建的阿里云平臺,已經在全國的一些省市進行實際部署和應用。
近年來,隨著國產操作系統與計算機基礎軟硬件產品的研發日益成熟,阿里云作為國內云計算市場龍頭與自主可控企業的合作也越來越多。2014年7月4日,浪潮集團與阿里云計算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合力開拓智慧城市和政務云市場,并為各行業提供從應用到服務的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構建自主可控云服務生態鏈。2017年5月,中標麒麟高級服務器操作系統V6.0產品完成了與阿里云云服務器ECS產品的測試認證,2017年6月,云棲大會上,中標麒麟高級服務器操作系統產品入駐阿里云市場。2018年5月11日,阿里與中安網絡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圍繞國家強化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戰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自主可控網絡信息系統建設、黨政網絡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合力打造滿足高安全需求的高安全云解決方案,在央企網絡安全運維服務方面聯合打造具有高安全屬性的云服務能力。2018年12月21日,高通、聯發科、瑞昱在內的23家芯片公司與阿里達成合作推出內嵌國產操作系統AliOS
Things芯片產品。
4.3 騰訊云與自主可控底層技術平臺的深度合作
騰訊云發布基于飛騰硬件平臺的騰訊云TStack。2019年5月6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騰訊云發布基于飛騰硬件平臺的騰訊云TStack。騰訊云TStack產品線總經理鄔沛君表示,希望通過騰訊云TStack的發布使得騰訊在海量數據處理、大流量接入、高性能高并發的處理模型以及大規模服務器運營上積累的豐富經驗,輸出到中國自主研發的芯片和操作系統中,讓國產電子信息技術能力快速發展。
騰訊云不斷致力于深化與自主可控企業的合作。2017年8月22日,中科曙光與騰訊云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力深化在智慧城市、城市云、行業云、大數據等領域業務合作,并聯合打造“安全可控”和“云管平臺”解決方案。
2019年4月,中標麒麟高級服務器操作系統V6.0、V7.0與騰訊云TStack通過兼容性測試。這標志著騰訊云TStack可以在中標麒麟操作系統之上穩定、便捷的運行,為更多國產操作系統用戶業務入云增加更多選擇。未來,雙方將會進一步拓寬合作范圍,共同助力國產信息化系統實現自主可控。
此外,騰訊云TStack也與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騰訊云TStack與銀河麒麟服務器操作系統V4基于自主飛騰CPU架構的兼容性測試。測試表明,騰訊云TStack已與國產ARM服務器和操作系統做到良好兼容,能達到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及ARM64硬件平臺的通用兼容性要求以及性能、可靠性要求,在銀河麒麟操作系統下騰訊云TStack將繼續為用戶提供可靠的操作體驗。
未來,騰訊云TStack將不斷拓展兼容范圍,為政企用戶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上云的服務,助力用戶構建穩定、健康的云環境和云生態。
市場空間測算
5.1 國產化自主可控短期可實現空間測算
2019上半年自主可控國產化設備市場空間約30萬臺電腦和3萬臺服務器,總體市場空間58億,計算軟件和系統集成有望突破100億元,全年有可能實現百萬量級硬件采購需求。預計自主可控需求約為電腦主機30萬臺,配套的服務器3萬臺,按照單個電腦0.9-1.2萬元單價,服務器5-8萬元單價,配套的單機軟件0.3-0.5萬元單價計算,則2019年上半年,自主可控市場市場空間為58億,其中電腦主機30億,服務器18億,軟件10億。如再考慮軟件開發與系統集成,則市場空間突破100億。考慮到下半年全國多行業全方位推廣,則2019年有望實現總數百萬量級的采購需求。
我們認為自主可控最大的市場空間是總規模4000萬臺,峰值年出貨量有望達到1000萬臺。考慮到實際產業鏈供應的壓力,尤其是芯片流片生產產能和國內產能配套的問題,以及國內財政預算特別是財政相對困難省份的支出壓力。我們在具體的盈利假設上,采用悲觀預期與樂觀預期兩種假設,我們認為是能夠完成的。
保守估計2019年至少有30萬臺電腦和3萬臺服務器出貨量。2019年以最保守估計,上半年即可完成此30萬臺電腦和3萬臺服務器出貨量考慮產業鏈的實際執行能力,我們認為會在2024年達到年化1000萬臺目標,2026年完成全部4000萬臺替換目標。2019-2024年每年國產化電腦出貨量分別為30萬臺、100萬臺、200萬臺、400萬臺、800萬臺、1000萬臺,對應的硬件市場空間為51.30億、162.45億、308.66億、586.44億、1114.24億、1323.17億。硬件、軟件、服務和系統集成總體市場空間19-24年分別為153.90億、487.35億、925.97億、1759.33億、3342.73億、3969.50億。
樂觀假設下,在2019年下半年全面推廣自主可控的局面下,2019年就將實現電腦100萬的出貨量,2022年按照政策規劃實現1000萬的年出貨量。則2019-2024年中國自主可控電腦出貨量預計將分別為100萬臺、300萬臺、600萬臺、1000萬臺、1000萬臺、1000萬臺,對應的硬件市場空間分別為169.20億、477.14億、897.03億、1405.35億、1321.03億、1241.77億。硬件、軟件、服務加系統集成總體市場空間2019-2024年分別為507.60億、1431.43億、2691.09億、4216.04億、3963.08億、3725.30億。
5.2 自主可控市場長期市場空間展望
自主可控國產化市場未來規模有望實現4000萬以上裝機量。受產業規模效應和研發積累、以及產業生態限制,目前自主可控國產化產業鏈在商用市場處于性價比劣勢,因此主要聚焦于信息安全需求明確的黨政軍市場。但隨著中國自主可控形成規模化銷售,產業生態逐步建立,規模效應將顯著降低硬件成本,逐步具備性價比,同時軟件生態將更加豐富,使用體驗更有吸引力。因此最終中國自主可控國產化終端設備的市場空間,將不僅僅局限在黨政軍小范圍,而有潛力進入民用市場和海外供應一帶一路國家,滿足全球需求,成為全球信息產業生態中“Wintel”體系外另一只強大力量。
當前國內財政供養人員總數約在4000萬人,根據人社部2016年發布的《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共有公務員716.7萬人。2008年國家統計局披露中國政府機關人員1328萬,事業單位人員2618萬,財政供養人員合計為394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97%。其中,最核心的替代人群約1350萬人,包括公務員約800萬,事業單位200萬(剔除了醫生、教師等短期非敏感人員),中國軍隊總人數目前約350萬人(其中海陸空火箭等軍共230萬人,武警約 120 萬人)。考慮到大量涉及信息安全隱患的科研單位人員、國有企業中高級管理者,我們認為未來存在4000萬臺的黨政軍核心人群替換需求。
5.3 自主可控產業鏈框架及各細分市場空間測算
目前市場上國產電腦CPU芯片價格約1500元/顆,服務器芯片約3500元/顆,根據具體的核數和性能差異價格區間較大。根據此前保守預測19-21年,國產化電腦出貨量分別為30萬臺、100萬臺和200萬臺,則未來三年國產化電腦CPU芯片市場空間分別為4.50億元、15.00億元和30.00億元。對應的19-21年國產化服務器出貨量為3萬臺、10萬臺、20萬臺,則未來三年國產化服務器CPU芯片市場空間分別為1.05億元、3.50億元和7.00億元。
目前國內CPU芯片的主要參與者是龍芯、飛騰、兆芯,未來潛力參與者包括華為海思、曙光海光和申威。
OS操作系統方面,電腦OS操作系統均價約在500元,服務器OS操作系統價格區間較大,保守按照2000元均價計算,國產化電腦出貨量分別為30萬臺、100萬臺和200萬臺,服務器出貨量分別為3萬臺、10萬臺和20萬臺,則19-21年,中國國產OS操作系統市場空間分別為2.10億元、7.00億元、14.00億元。
目前國內操作系統主要參與者為中國軟件旗下兩子公司中標軟件、天津麒麟和中科方德,未來潛在參與者主要是深之度。
GPU芯片方面,我們假設2019-2021年其顯卡售價分別為1000元、700元、500元,售價500元時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國產化電腦總數繼續采用30萬、100萬、200萬預測數據,目前國產化電腦實用的GPU產品主要是AMD舊型號顯卡,國產化設備將逐步替代。假設2019-2021年其中使用國產化GPU的比例分別為10%、30%、60%,則19-21年國產化GPU芯片市場空間分別為0.30億元、2.10億元、6.00億元。
目前國內GPU芯片主要潛力參與者是景嘉微。
流版簽軟件中,版式軟件如福昕PDF編輯器企業版單價2000元/臺左右,流式辦公軟件如WPS
Office單價約500元/套左右,因此流版簽軟件單價預估0.25萬元/套,則19-21年國產化流版簽軟件市場空間分別為7.50億元、25.00億元、50.00億元。
目前國內主要參與者是金山辦公、浙江永中、福昕軟件、數維網科、書生電子等。
安全保密軟件和硬件方面,預計自主可控電腦對安全薄膜需求較高,裝配率較高。其中三合一硬件單價約800元,主機審計、終端安全、身份驗證、打印監控等5款左右軟件,每款售價500元左右,全部安裝總價格近3000元,根據安裝軟件數量的差別,保守假設單機價值約為1500元,按照19-21年安裝安全保密軟硬件的相關電腦在全部國產化電腦中占比分別100%、50%、30%,則預測安全加密軟硬件19-21年市場空間分別為4.50億元、7.50億元、9.00億元。
目前國內安全保密軟硬件主要參與者是中孚信息、北信源、衛士通、360、深圳金城、萬里紅、啟明星辰、深信服等。
自主可控產業鏈梳理
6.1 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簡介
自主可控產業鏈龐雜,涉及若干細分行業領域,因為必須事先整體適配,軟硬件兼容,因此成立了若干產業聯盟與技術協會,會員單位間頻繁進行技術交流與協作,其中原安全可靠技術和產業聯盟,現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是其中參與單位最多,權威度較高的聯盟協會。但最終是否能夠進入自主可控行業,其一需要核心領導機關經過可信驗證后進入產品名錄,其二需要具備產業能力得到整機廠商和集成廠商的支持與銷售合作。
2016年3月4日,安全可靠技術和產業聯盟成立,是由從事安全可靠軟硬件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和服務的24家單位發起建立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2019年1月9日起,安全可靠技術和產業聯盟正式變更為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后文簡稱“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
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主要開展我國安全可靠技術發展領域的戰略和策略研究,以及安全可靠關鍵技術、標準制定、發展路線等相關研究,組織開展安全可靠領域的人才培育認證,推進產品適配驗證,系統優化改進,協調產學研用共同營造健康的安全可靠生態環境。
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主要成員單位包括理事單位和會員單位兩種。截止2019年5月16日,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會員總計199家,其中理事單位19家,會員單位180家。
19家理事單位分為集成廠商、第三方機構、互聯網廠商和高等院校等四大類,具體包括:
(1)集成廠商(10家):中國軟件、太極股份、航天信息、浪潮軟件集團、東華軟件、神舟航天軟件、東軟集團、神州信息、同方股份、華宇軟件;
(2)第三方機構(4家):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3)互聯網廠商(3家):阿里云、金山軟件、華為技術;
(4)高等院校(2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另外,會員單位共有14大類,共計180家成員單位。其中,芯片廠商12家,系統集成廠商17家,整機廠商24家,操作系統廠商15家,數據庫廠商12家,中間件廠商5家,流版簽廠商11家,外設固件廠商7家,安全廠商25家,網絡廠商4家,互聯網廠商6家,存儲廠商15家,應用軟件廠商21家,第三方機構6家。
6.2 系統集成廠商
系統集成廠商作為銜接上下游軟件、整機、核心零部件整體服務客戶需求,在自主可控發展初期處于產業鏈核心地位。系統集成廠商掌握客戶資源,直接對接應用,提供完整的軟硬件,最終實現整體客戶需求,因此在產業發展初期處于產業鏈核心地位。集成廠商一直是自主可控產業鏈的主導核心力量。
其中,信息系統集成“特一級資質”是自“棱鏡門”事件之后我國加緊信息系統集成安全步伐,于2013年11月工信部在原具有信息系統集成1-4級資質的幾千家企業中選出4家定位服務于國務院主管的國家大型項目的信息系統集成廠商,包括中國軟件、浪潮軟件集團、東軟集團和太極股份四家企業。2014年12月同方股份、神州數碼信息、航天信息和東華軟件入圍第二批“計算機系統集成特一級企業資質”。2018年12月29日,工信部依據國務院要求取消“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資質”認定,在此之前“特一級”資質早已不再使用和提及,但這老八家“特一級”企業在中國信息產業系統集成中的地位已經十分牢固。
但隨著自主可控項目由試點到全方位推廣,預計2019年開始自主可控國產化項目的集成資質加速開放,有300多家企業滿足參與自主可控項目的資質,市場將由集中向分散發展,預計系統集成廠商地位將逐步削弱,但幾大國有信息產業集團的集成商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包括航天信息(航天科工集團)、浪潮軟件集團(浪潮信息、浪潮軟件)、中國軟件(中國電子集團)、太極股份(中國電科集團)等。
截止2019年5月16日,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理事會員單位中有10家集成廠商分別為“老八家特一級集成商”(中國軟件、東軟集團、浪潮軟件集團、太極股份、同方股份、神州數碼、航天信息、東華軟件)、神舟航天軟件和華宇軟件,另外,會員單位中共有17家系統集成廠商。
6.3 整機廠商
安全可靠委員會的整機廠商中包含了電腦、服務器、通訊設備、網絡設備等多個產品,具體到自主可控國產化領域,目前最主要的是電腦和服務器這兩類產品。由于電腦廠商負責CPU、OS等各種核心軟硬件的選型,并可直接預裝軟件,因此對零部件企業具有話語權,當前市場基本以七大整機廠商為主。隨著集成廠商資質放開和后續國產化設備的項目化因素減弱(定制化開發減少),直接采購現成整機成為主流,則整機廠地位將提升,成為決定部件企業命運的關鍵一環。目前最核心的七大整機廠商包括:航天706研究所、中國長城、長城超云(中國長城子公司)、浪潮信息、中科曙光、聯想長風、同方股份。截止2019年5月16日,會員單位中共有24家整機廠商。
6.4 核心零部件——CPU芯片
CPU芯片是整個自主可控產品中最重要的環節,整個軟件生態架構都建立在底層CPU架構之上,因目前中國主要競爭廠商選擇了不兼容的底層技術架構,因此其競爭也是高度尖銳的。
目前進入自主可控核心目錄的主要芯片廠商有三家:龍芯、飛騰、兆芯。分別代表MIPS、ARM、x86三種架構技術路線。未來有可能進入該領域還有三家:中科曙光的海光(x86)、華為海思(ARM)、申威(Alpha)。
龍芯隸屬于中科院,采用自主的Long-MIPS技術架構,是中國最早的CPU芯片研發團隊;飛騰隸屬于中國電子,采用ARM架構,是國際上較早做出領先ARM主機和服務器芯片的廠商;兆芯引進的臺灣威盛公司的x86芯片架構。截止2019年5月16日,會員單位中共有12家芯片廠商。
6.5 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統OS
我國自主可控國產操作系統大都以Linux開源操作系統為基礎,正不斷縮小與Windows
操作系統的差距,且由于支持國密算法和可信計算技術,在安全性方面優于Windows操作系統,目前國內操作系統廠商可以掌握Linux源代碼,支持龍芯、申威等國產CPU,同時也適配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國內云計算平臺,并可與x86等主流計算芯片兼容。
目前,國內電腦主機端Linux OS有十幾家廠商,但大部分市占率微乎其微,核心廠商有三家:中標軟件(中標麒麟),天津麒麟,中科方德。其他富有生命力的新廠商包括深之度等。因中標軟件、天津麒麟都是中國軟件的控股子公司,因此中國軟件是受益最大的標的。
截止2019年5月16日,會員單位中共有15家操作系統廠商。
6.6 核心零部件——流版簽軟件
流版簽軟件即Office、PDF、數字簽名等辦公流必需軟件,屬于必配軟件。辦公軟件市場主要參與者是金山辦公(申報科創板上市,港股金山軟件持股67.5%)和浙江永中,其中金山軟件技術實力和市占率較高。
版式市場,中國自有OFD版式專利格式,無需采用PDF格式,主要參與者航天福昕、數維網科等。
電子簽章市場,主要參與者包括書生電子(啟明星辰控股)、安證通、金格科技等。
截止2019年5月16日,會員單位中共有11家流版簽廠商。
6.7 核心零部件——安全保密軟硬件
我國安全保密軟硬件行業市場空間大。目前市場主要安全保密產品有保密三合一硬件(主要解決杜絕普通U盤隨意拷走涉密文件,包括網絡上傳輸涉密文件泄露的問題),主要參與者為中孚信息、深圳金城(北信源持股20%)、萬里紅等4家,目前中孚信息市占率較高;主機審計、終端監控、身份識別、打印監控等終端安全軟件,主要參與者中孚信息、北信源;殺毒產品,主要參與者三六零與辰信領創(啟明星辰、北信源合資,各50%股權)。
截止2019年5月16日,會員單位中共有25家安全廠商。
6.8 其他重要參與者——互聯網企業
目前,安全可靠委員會中引入的互聯網廠商主要是以阿里、華為、騰訊等為代表的云計算實力較強的公司和金山軟件、恒生電子等為代表的老牌的互聯網公司。截止2019年5月16日,理事單位中有3家互聯網公司為阿里云、金山軟件和華為,會員單位中有6家互聯網企業分別為恒生電子、拓爾思、優刻得、華云數據、騰訊云和三六零。
產業鏈關鍵環節之CPU芯片——自主架構與引進可控共同發展
主體可控(CPU研制單位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無境外直接投資,間接投資不超過20%);
技術自主(CPU核的源代碼自己編寫,自主設計處理器核心微結構);
發展自主(CPU指令系統可持續自主發展,無指令集授權風險,能自主拓展指令集)。
7.1 國產化芯片產品梳理與國際競品比較
龍芯、飛騰、兆芯以及華為、海光、申威代表中國最強的CPU芯片。CPU芯片是整個自主可控產品中最重要的環節,整個軟件生態架構都建立在底層CPU架構之上。目前自主可控核心芯片廠商有三家:龍芯、飛騰、兆芯。分別代表MIPS、ARM、x86三種架構技術路線。未來有可能進入該領域還有三家:中科曙光的海光(x86)、華為海思(ARM)、申威(Alpha)。
目前國內CPU與國外的差距主要表現在:1)研發團隊是技術和水平的承載體,國內研發團隊整體規模尚小;2)硬實力包括軟硬件設計開發環境EDA等存在短板;3)軟實力包括CPU的設計方法學、CPU的設計流程與規范等存在差距。
7.3 龍芯——目前國內自主可控程度最高的CPU芯片
龍芯是我國最早進行CPU研發的廠商,實現了從底層指令集架構的完整自主可控。成功包攬了我國三項CPU界的“首款”稱號—我國首款通用CPU(龍芯1號)、我國首款64位通用CPU(龍芯2B)、我國首款四核CPU(龍芯3A)。龍芯特點在于指令集也是自主設計。由于目前軟件生態貧乏與產業聯盟弱小,2016年龍芯將GS132和GS232兩款CPU核向高校和學術界開源,致力于建立起產業生態,豐富龍芯的軟件生態和產業鏈。
產品方面,龍芯目前共推出3代CPU產品,龍芯2017年4月發布面向桌面/服務器應用的龍芯3號處理器的最新升級產品龍芯3A3000/3B3000,其中,龍芯3A3000基于中芯28nm
FDSOI工藝,自主GS464E架構(自主指令系統LoongISA),設計為四核64位,主頻1.5GHz,功耗僅30W,是目前國產CPU中單核SPEC實測性能最高的芯片之一。未來,龍芯第三代產品將“跨越發展”提高性能,其中預計2019年推出的3A4000相同工藝性能提高一倍,預計2020年推出的3A5000/3C5000工藝改進提高主頻至2.5GHz,核數提升至16核。
近3年來龍芯應用層產品的綜合性能提升一個數量級。根據第二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自主安全創新論壇上龍芯總裁胡偉武的介紹,過去3年,龍芯CPU性能提高4倍,基礎軟件性能提高2.5倍,應用層提升一個數量級。對標VIA
C-4600和AMD K10芯片進行比較,龍芯3A3000部分性能優于VIA C-4600,定點和浮點與AMD
K10相當,帶寬是K10的2倍左右,可滿足日常辦公需求,未來有望逐漸實現對國際廠商芯片的替代。
7.4 飛騰:兼具自主可控與產業生態的國產化CPU選擇
飛騰核心研究團隊為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12年,飛騰獲得了ARM最高級別的架構授權,意味著可以自己定義CPU規格,從根本上保證了安全可控。目前,飛騰是目前國產CPU芯片中可以自主設計的三家芯片廠商(飛騰、龍芯和申威)之一,面向桌面和服務器,更加適合政府、國企等單位的辦公PC、服務器等需求,產品從最初的FT-1000、FT-1000A、FT-1500到近期的FT2000。
2016年,飛騰發布的FT-2000/64標志著已經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微處理器芯片設計的核心關鍵技術,國產高端芯片開始具備大批量產業化應用的能力。FT-2000/64是中國企業自主設計的第一款64核通用處理器,打破了國外巨頭長期壟斷,也是當年全球性能最高的ARM架構服務器芯片之一。它采用28nm工藝,核心頻率2.0GHz,全芯片集成48億晶體管,峰值浮點運算性能達到每秒5120億次,最大功耗100W,可謂高性能、低功耗。2018年7月,飛騰在IEEE
ISVLSI 2018 會議展示了FT-2000+/64芯片,采用16nm工藝,核心頻率達到2.4GHz,性能進一步提升。
目前,國產操作系統和國產軟件產品已完成了FT-2000/64平臺上的全面適配工作。FT-2000/64在國內信息系統以及金融、電信、能源等關鍵行業應用系統中,可部分實現對英特爾“至強”芯片的替代,為國家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從芯片性能來看:就桌面芯片而言,盡管和Intel的差距依舊較大,但目前飛騰還沒有大型游戲等對CPU性能要求較高的軟件應用,現在的性能對于絕大多數應用如黨政軍辦公電腦和一體機等,龍芯3A3000和飛騰1500A的性能已經完全夠用,只要構建相應的軟件生態,在黨政軍領域就能替換Intel的CPU。
服務器芯片方面,因飛騰、申威等芯片技術最初都起源于國產大規模超算,長期在世界排行第一,對于多核并行計算擁有獨到優勢技術。以國產服務器CPU中多線程性能最強的飛騰2000為例,根據HotcChips的Spec
2006測試,FT-2000成績為整數672,浮點585,足以和Xeon E5-2699v3相媲美,盡管其工作主頻低于Xeon
v3,在功耗和核心上卻更富優勢。這也是國產服務器芯片第一次在性能上緊跟Intel步伐,對于大多數的國內服務器而言這樣的性能已是綽綽有余,未來有望替代Intel。
飛騰早期采用Spark架構,后轉向ARM架構,始終堅持走國際化開源道路,ARM中國公司成立后,后續技術授權的確定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目前在移動終端市場,AA(ARM-Andriod)體系占據優勢,雖然在主機和服務器端與移動端授權有所差異,但不需要研發自己的編譯器,可兼容AA體系的軟件生態,大幅降低研發的技術門檻、時間和資金成本。飛騰走了一條自主可控與國際化開放生態相互兼容的的路線。
7.5 兆芯:目前國內x86主要入圍芯片,上海區域應用較多
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芯”)成立于2013年,由上海市國資委和臺灣威盛電子合資成立,目前,上海市國資委持股比例為85.24%。臺灣威盛電子臺灣老牌芯片公司,是除Intel、AMD之外,唯一一家擁有x86架構授權的公司,也是除高通之外,唯一一家擁有CDMA基帶授權的公司,其董事長王雪紅女士同時也是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機代工和生產廠商HTC的董事長。
兆芯致力于研發國產自主可控的核心處理器芯片,同時掌握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芯片組三大核心技術,兆芯的技術源自VIA,走的是技術引進、仿制,再修改原始設計,最后自主創新的道路。合作開發可以使國內企業直接獲得CPU的原始代碼并檢查其中是否存在后門,因此能滿足關鍵部門基本的信息安全需求。
2018年9月19日,兆芯開先KX-6000系列國產x86處理器亮相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并獲得金獎,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采用16nm工藝,主頻達3.0GHz,集成度更高,為單芯片解決方案,產品性能與國際主流的Intel i5水平相當,
7.6 海光:技術先進的x86芯片方案,具有性價比優勢
海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10月24日,目前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36.44%的股份,是公司的重要股東。2016年4月,AMD宣布將與海光信息成立合資公司,授權其生產服務器處理器,AMD獲得2.93億美元的授權費。當時,AMD已經連續至少6個季度虧損,希望通過授權Zen架構突破中國市場,扭轉虧損局面。
授權問題:變相享有x86授權,不違反AMD與Intel簽署的交叉許可協議。AMD公司和海光信息合資成立兩家公司,分別是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微電子”)和成都海光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集成電路”)。AMD控股海光微電子51%的股份,主要享有授權IP所有權并負責芯片的生產工作,在國內繞開英特爾與AMD在2009年簽署的交叉許可協議,即不得向第三方公司轉讓x86授權;海光集成電路則是由海光信息控股70%,從海光微電子公司購買IP授權,負責芯片設計和銷售工作,海光集成電路將設計好的芯片方案委托給海光微電子進行生產,完成封裝的芯片產品以海光集成電路的名義進行銷售,不過僅僅局限于中國市場。
2018年7月,海光信息宣布x86處理器Dhyana(禪定)已經開始生產,Dhyana(禪定)基于超微(AMD)Zen核心架構開發,性能方面與AMD
EPYC處理器相似,Linux維護者將EPYC支持代碼轉移到Dhyana(禪定)處理器后可以成功運行,說明當時兩款處理器差異相對較小。
2018年11月,中科曙光以10.71億元取得成都高投和成都產投合計持有的海光信息10.92%的股權,海光信息的估值達到98億,中科曙光持股比例上升至36.44%。
2019年3月,中科曙光2018年年報中披露,海光信息在2018年營業收入1.13億元,相較2017年的1358萬大幅度提高。根據EETOP電子網報道,海光Dhyana處理器有很大一部分與中科曙光的服務器配套。2019年3月,海光信息加入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并表示在2019年至2022年,將陸續推三代產品,以滿足市場對性能和安全不斷增長的需求。
7.7 華為海思:發布鯤鵬及昇騰兩款CPU應對服務器和云計算市場,ARM芯片市場化最強力量
華為海思的麒麟芯片已經通過華為高端手機Mate系列、P系列打響自身品牌,2018年華為正式發布了鯤鵬系列和昇騰系列芯片,基于ARM架構,分別用于服務器和云計算市場。此前高通將ARM架構應用于服務器市場,目標云計算等新領域但未取得成功,華為目前是國際上ARM服務器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其產品已經服務于首屆中國國際進出口會議等大型峰會,產品經歷考驗。在面臨國際封鎖的潛在威脅下,華為芯片的價值和產品升級更值得期待,其也是國產芯片中產業化與國際化最優秀的。
華為昇騰芯片主要配合華為云服務使用。相比于華為麒麟芯片主打手機處理器,華為昇騰芯片主要是配合華為云服務使用,包括Max,Mini,Lite,Tiny和Nano等五個系列,全部基于華為自家的“達芬奇架構”。2018年10月10日,華為發布昇騰910和昇騰310兩款人工智能芯片,其中,昇騰910屬于Max系列,支持全場景人工智能應用,采取7nm工藝制程,最大功耗為350W,單芯片計算密度達到當時最大水平,算力可達256TFOPS,比英偉達的V100高出1倍。昇騰310屬于Mini系列,主打終端低功耗人工智能場景,采用12nm工藝制程,最大功耗為8W,算力可達16TFLOPS,目前已經在量產中。2019年,華為預計發布3款昇騰Lite,Tiny和Nano芯片,同時將會提供AI云服務。
華為鯤鵬芯片及泰山服務器:2016年6月,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華為展示了其第一臺基于ARM
Cortex
A57架構的泰山服務器,后指出“泰山”為核高基1號專項項目,用來做互聯網冷卻儲存的生態系統驗證,而非推廣的CPU和量產型號。2019年1月,華為發布ARM服務器芯片鯤鵬920和基于鯤鵬920的三款泰山ARM服務器。華為稱鯤鵬920為目前業界最高性能的ARM處理器,采用7nm工藝,集成64核,主頻為2.6
GHz,集成8通道DDR4,內存帶寬超過現有產品46%,支持PCIe4.0及CCIX接口,可提供640Gbps總帶寬,單槽位接口速率為業界主流速率的兩倍。在SPECint基準測試中,鯤鵬920芯片的得分超過930分,比行業基準高出25%,能源效率比行業同行高出30%。三款泰山ARM服務器產品分別是泰山2280(均衡型),泰山5280(存儲型),泰山X6000(高密度型),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面向大數據、分布式存儲和ARM原生應用等場景,為企業構建高性能、低功耗的新計算平臺。
7.8 申威:源于軍方與超算,Alpha架構CPU芯片
申威處理器的研制受到國家“核高基”的重大專項支持,采用自主Alpha指令集,具體負責研發的單位江南計算機所屬于軍方研究機構(總參56所),且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現已形成申威高性能計算處理器、服務器/桌面處理器、嵌入式處理器三個系列的國產處理器產品線,以及申威國產I/O套片產品線。
申威在超算領域成績優異。申威26010處理器的浮點性能可達3.168TFLOPS,性能和英特爾的14nm工藝72核Xeon
Phi2(2015年年末Intel新推出的版本)類似。2016年6月,在第47屆世界超級計算機大會上公布的最新TOP500排名中,中國國產“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成為新的世界冠軍并連續4屆蟬聯冠軍,“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使用的處理器正是申威26010。2018年6月,美國憑借IBM、NVIDIA聯合研發的Summit超算成功奪回TOP500超算第一。目前國內有三套百億億次超算——天河3號、神威E級及中科曙光,其中神威E級的原型機今年已經安裝在濟南超算中心并通過驗收,使用的處理器是新一代申威26010+,是申威26010的升級版。
申威在超算領域成績優異。申威26010處理器的浮點性能可達3.168TFLOPS,性能和英特爾的14nm工藝72核Xeon
Phi2類似。2016年6月,在第47屆世界超級計算機大會上公布的最新TOP500排名中,中國國產“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成為新的世界冠軍并連續4屆蟬聯冠軍,“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使用的處理器正是申威26010,峰值性能為12.5億億次/秒,持續性能為9.3億億次/秒。2018年6月,美國憑借IBM、NVIDIA聯合研發的Summit超算成功奪回TOP500超算第一。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達拉斯發布,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位列第三名。
由于Alpha架構在國際上使用者較少,存在著軟件生態貧乏與產業聯盟弱小的問題,申威的民用PC市場仍然存在兼容性的問題,但由于是軍方項目,其軟件和硬件產品完全可以在體制內完成內部循環,解決了在超算和國防、信息安全無“芯”可用的困境,為國家信息安全保駕護航。此外,2012年,上海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牽頭成立了“上海國產高性能處理器平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目前有聯盟成員100
余家,涉及主板、整機、設備、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應用等方面,累計發布了500余款軟硬件產品,基本覆蓋了計算機全產業鏈環節。
7.9 中國超算成為自主芯片開發的試驗田與黑土地
申威、飛騰和海光為中國超算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神威采用了眾核異構體系,使用的處理器是新一代申威26010+,是申威26010的升級版,目前,神威E級的原型機已經安裝在濟南超算中心并通過驗收。
天河三號由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同國防科技大學聯合研制,2018年7月22日,“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系統”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完成研制部署,將逐步進入開放應用階段,“天河三號”有望在2020年研制成功。“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系統”采用自主飛騰CPU,采取的技術路線與日歐類似,都是基于ARM構架處理器。
中科曙光則選擇了類似于美國主流超算的CPU+GPU技術路線,曙光E級原型機的核心芯片使用了海光公司的CPU,曙光E級原型機系統在完成交付后,預計將部署在國家超算上海中心和國家超算深圳中心。
整體來看,軍方和國家大型項目中的必需性應用是中國的自主可控芯片的發展基礎和主要土壤,而且超算中大量的并聯芯片運算,讓這幾家芯片對大規模芯片并聯技術都有很深的積累,而這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時代,可能是很重要的優勢。
產業鏈關鍵環節之操作系統OS
目前,從應用領域和范圍來看,微軟(Windows)、蘋果(iOS)、谷歌(Android)基本壟斷了桌面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Linux在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領域表現出優勢,并憑借自由、開源、免費特性和成功商業模式,成為俄羅斯、朝鮮、印度、古巴、日本、韓國等研發自主操作系統的最佳選擇。
我國自主可控國產操作系統大都以Linux開源操作系統為基礎,不斷縮小與Windows
操作系統的差距,且由于支持國密算法和可信計算技術,在安全性方面優于Windows操作系統,目前國內操作系統廠商可以掌握Linux源代碼,支持龍芯、申威等國產CPU,同時也適配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國內云計算平臺,并可與x86等主流計算芯片兼容。
中標麒麟操作系統:目前市占率最大的國產操作系統
中標麒麟操作系統系列產品由中標軟件有限公司研發,中標軟件成立于2003年,以操作系統技術為核心,重點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等差異化特性產品。作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中標軟件獲得了軍、民兩方面的相關企業與產品資質,是國產操作系統旗艦企業。股權方面,中國軟件和一蘭科技各占50%的股份。
中標麒麟操作系統是目前我國發展最為成熟的操作系統,已形成包括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安全操作系統等多類型產品,滿足各保密領域對操作系統的高安全性需求,支持龍芯、飛騰等多種國產CPU,符合安全可控需求,同時兼容x86芯片。麒麟系統基于Linux開源特性,國內企業通過審核源代碼,對系統內核進行修改,能夠實現自主可控。麒麟系統的軟件生態已能滿足上網、影音、辦公等最重要的剛需需求,完全適用于黨政軍市場。
中標麒麟操作系統已經在50多家大型國內政策性銀行、大型股份制銀行和商業銀行獲得應用,其中,中標麒麟操作系統在2019年順利替換了建行的前端業務系統。中標麒麟積極參與了國家重點工程“十二金”中的“十一金”,電子政務內網(中辦、國辦、發改委、鐵路局、質檢總局、河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西等),電子政務外網(國家信息中心,部分省經濟信息中心),國防領域,金融電信高端領域(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中國移動等),大數據云計算領域(西城區衛計委,福建、濟南、青島、成都等,阿里云、亞馬遜云、微軟云、青云、華為云等)。
典型案例:國產軟硬件在民航電子客票系統核心領域實現替代100萬筆交易/天,其中,硬件來自浪潮和清華同方服務器,軟件來自中標麒麟,數據庫來自達夢,中間件來自東方通。
天津麒麟操作系統:適配飛騰,打造PK體系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由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基于Ubuntu體系開發,Ubuntu體系是以桌面應用為主的開源GNU/Linux操作系統,首個版本以Debian體系(Debian體系采用Linux內核或者FreeBSD內核,致力于制作完全由自由軟件組成的操作系統)為開發藍本發布于2004年10月20日,與Debian的不同在于它每6個月會發布一個新版本。
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1日,注冊資金5000萬元,股東分別是中國軟件(持股40%)、天津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持股30%)和天津市政府發起下成立的天津海洋慧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30%)。公司是國產自主可控操作系統的領軍企業,擁有國防科大授權“麒麟”、“銀河麒麟”、“KYLIN”商標及知識產權。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包括服務器、桌面和嵌入式三個系列操作系統產品,以及麒麟云等云計算、云桌面等產品,主要支持基于ARM、Alpha、x86架構的CPU,已經和國內上百家主流整機、數據庫、中間件、網絡安全、應用軟件和系統集成廠商完成了適配驗證。銀河麒麟服務器操作系統先后通過公安部結構化保護級(第四級)測評以及軍方的軍B+級安全測評認證。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支持以x86為代表的國際主流CPU
和以飛騰為代表的國產ARM CPU,兼容國內外主流臺式機、筆記本、一體機、打印機及各類外部設備,滿足娛樂辦公需求。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連續六年中標國家電網智能電網調度系統項目,累計部署和上線15000余套;被定為商務部援外計算機唯一指定預裝操作系統,2004年起出口至7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60000余套;且先后拿下上海長寧區、杭州市余杭區、青島、哈爾濱等地的黨政涉密項目,軍隊涉密項目以及國家超算中心項目等。
中科方德操作系統:與兆芯緊密合作
中科方德軟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依托大股東中科院軟件所多年來在操作系統方向的技術積累,在核高基重大專項等支持下,建立了成熟的自主可控服務器操作系統、安全操作系統及桌面操作系統系列產品線。公司還是“基礎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項目法人單位,該中心是目前基礎軟件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方德桌面操作系統和方德高可信服務器操作系統均成為中央政府采購網協議供貨產品,其中,方德桌面操作系統采用核高基安全加固內核,與基于兆芯(兼容x86平臺)的國產整機進行全面適配優化,已經應用于150余所黨政機關單位、130余所科研文教單位、50余所醫療衛生單位和100余所其他事業單位。方德高可信服務器操作系統支持國密算法,為企業級用戶提供穩定、高效、可信的軟件運行支撐環境,與市場主流服務器整機、數據庫、中間件等產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已應用于中國科學院涉密信息系統測評中心、中央檔案館、無錫市商務局、寧波市貿易局等15家單位。
華為操作系統:自研操作系統養在深閨人未識,支持深之度DeepinOS
目前華為尚未發布自研操作系統,僅由公司核心管理層在訪談中提及內部進行了深度研發,以做潛在風險時的預備。目前華為服務器主要支持深之度公司的深度操作系統。2012年,任正非在會議中表示出于戰略的考慮研制終端操作系統,2019年3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了預防未來華為不能使用Android或Windows,華為已開發能夠覆蓋智能手機和PC的自有操作系統。2018年12月,華為官方宣布華為服務器將使用國產的Deepin
OS操作系統(深之度公司)作為主操作系統。深之度結合華為自研海思CPU平臺特性,發布了華為Taishan(Hi16xx)服務器操作系統,下一步將推出深度操作系統龍芯平臺系列產品和深度操作系統申威平臺系列產品。
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專注基于Linux的國產操作系統研發與服務,操作系統產品通過了公安部安全操作系統認證、工信部國產操作系統適配認證、入圍國管局中央集中采購名錄,并在國內黨政軍、金融、運營商、教育等客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公司不但與各芯片、整機、中間件、數據庫等廠商結成了緊密合作關系,還與360、金山、網易、搜狗等企業聯合開發了多款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應用軟件。在全球開源操作系統排行榜上,深度操作系統是率先進入國際前十名的中國操作系統產品。2017年,公司加入工信部安全可靠技術和產業聯盟,開始國家級國產軟件正版化試點,并進入全球發行版排行
TOP 10;2018年,公司獲得中國優秀開源項目二等獎、TOP 20 2018年度最受歡迎中國開源軟件等獎項。
公司創始人劉聞歡直接持股比例為10%,并通過寧波深度汭溥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北京一路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有49.12%的股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360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北京世界星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間接持有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30%的股權。綠盟科技持有深之度10%股權。
深度操作系統由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基于Debian體系開發,支持基于MIPS、ARM、Alpha、x86
架構的CPU。Debian體系采用Linux內核或者FreeBSD內核,是1993年由Ian
Murdock發起的,致力于制作完全由自由軟件組成的操作系統。深度桌面操作系統擁有完全自主研發的創新性深度桌面環境,自主研發深度音樂、深度影院、深度翻譯、深度截圖等功能軟件并且內置WPS、搜狗輸入法、有道詞典、騰訊QQ
等國內常用軟件,滿足不同用戶的工作和娛樂需求。深之度操作系統服務器版率先實現了對x86和國產CPU平臺的統一框架支持,通過工信部相關測試認證。
產業鏈關鍵環節之流版簽軟件
9.1 流版簽軟件:服務辦公應用的核心軟件
流版簽軟件是指公文編輯軟件、版式軟件、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公文、電子證照系統和電子文件管理系統等一系列與辦公和公文相關軟件產品。主要涉及電子公文、數字檔案、電子證照等業務領域。
電子文檔格式依據應用性能可分成流式文檔和版式文檔兩種。流式文檔注重編輯性,版式文檔注重交互性及閱讀性,兩者分別滿足用戶的不同使用需求。目前,以Office(微軟公司)格式為主的流式文檔和以PDF(Adobe公司)格式為主的版式文檔,占據電子文檔軟件的主要市場。
電子文檔處理軟件發展初期,以流式文檔軟件為主。1989年微軟發布Microsoft
Office初版,隨后不斷更新改進,借助Windows操作系統在PC端的統治地位,微軟的流式電子文檔軟件全球市占率一度超過95%。隨著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彼此間分享文檔的需求日益強烈,不同系統間的Office格式不兼容、格式不安全及交互性較差的問題日益突出,之后,PDF等版式文檔格式針對市場需求應運而生。隨著電子文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新型需求的提出,新型電子文檔格式不斷涌現。
目前,辦公軟件市場主要參與者是金山辦公(即將科創板上市,港股金山軟件持股67.5%)和浙江永中,其中金山軟件技術實力和市占率90%以上,處于實質上壟斷地位,行業話語權與銷售條款處于優勢地位。
版式市場,中國自有OFD版式專利格式,無需采用PDF格式。主要參與者航天福昕、數維網科等。
電子簽章市場,主要參與者包括書生電子(啟明星辰控股)、安證通、金格科技等。
產業鏈關鍵環節之GPU
10.1 GPU行業市場格局:Intel、NVIDIA和AMD三家壟斷市場
顯卡的處理器稱為圖形處理器(GPU),它是顯卡的“心臟”,適用于圖形渲染的復雜計算。根據接入類型,顯卡可分為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集成顯卡使用系統的主內存作為顯存,優點主要有價格低廉、兼容性好、滿足基本需求以及升級成本較低,而獨立顯卡不占用系統內存,性能上一般領先于集成顯卡。目前,Intel的GPU基本為集成顯卡芯片,代表顯卡是HD系列,用于英特爾的主板和英特爾的CPU,占據了整個GPU市場的70%左右的市場份額,單以集成顯卡計算,Intel的市場份額更高。獨立顯卡方面,NVIDIA和AMD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NVIDIA是視覺計算行業中的領軍企業,無論從產品架構、功能還是全新的技術,一直都是NVIDIA引領整個GPU行業的發展方向與軌跡。1999年底,成立僅6年的NVIDIA推出全新架構的顯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將顯示芯片業帶入GPU
時代。NVIDIA的GPU產品包括Geforce系列,專業工作站的Quadro系列,超級計算的Tesla系列,多顯示器商用的NVS系列和移動設備的Tegra系列。GeForce系列是NVIDIA知名度最高的產品,截至GeForce
20系列,該系列已經進行了十五次迭代。
AMD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獨立顯卡芯片生產銷售商,前身是ATI,
2006年AMD以56億美元高價收購ATI,希望融合CPU和GPU的優勢,但AMD低估了并購造成的競爭格局,之后AMD不得不在CPU和GPU兩條線上分別與Intel和NVIDIA競爭,逐漸被NVIDIA超過。AMD的GPU產品主要有Radeon系列,專業工作站的FireGL系列,超級計算的FireStream系列,多顯示器商用的FireMV系列,現在后三者已合并為FirePro系列。Radeon系列顯卡是AMD知名度最高的產品,主要與NVIDIA的GeForce系列顯卡競爭。
華人在GPU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兩大獨立顯卡巨頭(Nvidia、AMD)的創始人都是華人且有臺灣背景,包括AMD現任CEO蘇姿豐也同樣來自臺灣。臺灣非常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臺灣高等院校在早期開通了半導體相關專業,并與美國等知名企業合作,通過產學研形式幫助人才快速成長,與硅谷形成了一種成熟人才輸送的模式,培育出大批半導體產業華人或臺籍精英。我們認為這種華人在圖形顯示領域的技術基因和人才積累,也為后續中國國產GPU的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GPU行業新動態:1)人工智能的發展促使GPU需求持續上升。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對大數據訓練的需求越來越大,相比于CPU,GPU則擁有一個由數以千計的更小、更高效的核心(專為同時處理多重任務而設計)組成的大規模并行計算架構,更適合人工智能的計算需求,能夠使從汽車、手機和平板電腦到機器人等平臺的應用程序加速運行。2)英特爾正式進入獨立顯卡市場。2018年6月,英特爾宣布旗下首款獨立顯卡將于2020年正式推出,未來將和NVIDIA、AMD展開直接競爭。英特爾高管Navin Shenoy表示,英特爾目前仍在考慮讓其顯卡部門瞄準服務器市場還是游戲/專業圖形市場。3)潛在競爭者——谷歌TPU。TPU是Google為機器學習定制的專用芯片(ASIC),專為Google的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而設計。相比于GPU這類通用類芯片,TPU具備高能效、價格便宜的優勢,但通用性較差,更適合中小客戶使用云計算服務,未來GPU這類通用類芯片將仍是人工智能應用的主流,像TPU這類的定制專用芯片也會在細分領域中得到快速發展。
縱觀NVIDIA、AMD和Intel在顯卡領域的發展和布局,我們認為目前三大巨頭憑借各自在獨立顯卡或集成顯卡領域的特長,均在不同程度地發力人工智能領域,比拼的主要是高端顯卡領域,希望在技術競賽中保持核心優勢。隨著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低端老舊顯卡不斷被淘汰,因此在低端顯卡領域將會存在部分中小型企業,以滿足市場需求。
產業鏈關鍵環節之中間件
11.1 中間件行業簡要介紹
中間件產品主要用于信息通訊領域,是一種應用于分布式系統的基礎軟件,位于應用與操作系統、數據庫之間,主要用于解決分布式環境下數據傳輸、數據訪問、應用調度、系統構建和系統集成、流程管理等問題,是分布式環境下支撐應用開發、運行和集成的平臺。
根據Gartner統計,2017年中間件市場收入達到285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12.1%。此外,Gartner預測2018年中間件市場的增長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之后每年的增長速度將放緩,到2022年達到5%左右。AIM市場的發展勢頭正在從市場老牌廠商轉向挑戰者。
國際市場上的主要中間件廠商包括IBM,Oracle,Salesforce,Microsoft 和Amazon。其中,IBM
和Oracle通過其自身在軟件行業的技術優勢以及收購兼并進行產業布局,逐漸占據了國際中間件市場份額的前兩位。IBM
利用數據、信息技術、行業和業務流程的深厚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集成解決方案和產品,在此過程中完成了對其中間件產品的銷售,2017年IBM實現中間件營業收入61.24億美元,同比增長2.70%,市場份額達21.5%,位居首位;Oracle以其功能強大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軟件(Oracle
RDBMS)為基礎,銷售連接該數據庫的中間件產品,2017年Oracle實現中間件營業收入31.47億美元,同比增長0.60%,以11.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其他中間件廠商也不斷加快發展。近年來,隨著中間件新技術新規范的引入,例如JavaEE
8規范的引入以及底層云結構下輕量級容器的應用,全球范圍內中間件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布局和洗牌,其他中間件廠商通過產品升級和開拓客戶正逐年擴大中間件市場份額的占比,對中間件市場傳統巨頭IBM、Oracle形成有力的挑戰。2017年,Salesforce實現中間件收入1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1.9%,Microsoft實現中間件收入13.25億美元,同比增長6.9%;Amazon中間件收入增速高達119.3%,遠高于IBM和Oracle。
國內主要參與者主要是東方通、中創軟件、金蝶天燕中間件和寶蘭德四家。根據計世資訊的統計,2018年中國中間件市場總體規模達到65.0億元,同比增長9.6%。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普及以及政務大數據、智慧城市、企業上云等行業數字化熱點項目的推進,催生出大量新的市場需求。計世資訊預計2019年中間件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同比增長為11.4%。
11.2 國內主要參與者:IBM、Oracle處于領導地位,東方通、寶蘭德等國內廠商積極開拓
國內中間件市場早期由IBM 和Oracle
以領先的產品技術占領市場,隨著國產中間件廠商技術的升級,以東方通等企業為代表的國產廠商趕超者,在電信、金融、政府、軍工等行業客戶中不斷打破原有的IBM和Oracle
的壟斷,正在逐步實現中間件軟件產品的國產化自主可控。目前,國內主要參與者主要是東方通、中創軟件、金蝶天燕中間件、寶蘭德等廠商。
分產品來看,東方通自上市以后,主營業務已發生較大變化,主要由原來的中間件相關產品的銷售轉型為軟件基礎設施和創新應用兩部分業務,軟件基礎設施占東方通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在36%-40%之間,中間件業務、網優測試業務和虛擬化業務是其軟件基礎設施業務的組成部分;金蝶天燕主要提供中間件軟件產品的研發、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其中間件相關產品主要涵蓋應用服務器AAS、消息中間件AMQ、云計算平臺ACP等;中創商用中間件則聚焦于圍繞中間件產品云化、平臺化、國產化及行業典型應用,全面推進滿足云計算市場需求的云化版中間件產品,努力開拓云計算市場;寶蘭德的中間件軟件產品已經覆蓋了應用服務器軟件、交易中間件、消息中間件,在中間件及智能運維行業產品線較為完整。
分行業來看,中間件行業客戶主要集中在金融、電信、政府、軍工等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經濟主戰場。其中,東方通主攻金融和政府行業客戶,同時對各主要行業均保持一定程度的滲透;金蝶天燕客戶較為集中,2018年前五大客戶占比57.72%,第一大客戶為母公司金蝶中國,客戶分布于政府、煙草、醫療、煤炭、金融、電信、制造等行業;中創商用中間件主要面向電子政務市場、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市場、軍民融合市場、工業互聯網市場全面發展;寶蘭德在電信行業尤其是中國移動,已實現產品的大規模應用,在多地實現對IBM、Oracle產品的替代,同時寶蘭德在保持電信市場份額擴大的基礎上計劃向金融和政府行業擴張。
技術方面,東方通的數據交換產品是業內最早面世的交換產品之一,是東方通的拳頭產品,功能齊全,競爭力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此外,東方通也致力于消息中間件TongLINK/Q的IPV6改造、國產化系統適配、容器化和云化適配、專有網絡通信等一系列的技術升級與改造,致力于將中間件產品打造成更安全、適應新技術業務場景的功能更強的拳頭產品。
金蝶天燕專注于中間件基礎領域,是國家核高基中間件領域課題牽頭單位、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大型網構化軟件專項課題承擔單位、國家信標委軟件構件與中間件工作組副組長單位。
中創商用中間件持續參與國家新一輪“核高基”項目研發,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并將最新技術成果融入產品,中創中間件與國產CPU、國產操作系統、國產數據庫、國產辦公軟件等深度適配,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國產基礎軟硬件環境,并廣泛與國內各大集成商積極配合,在各類項目中深入合作。
寶蘭德以中間件中的應用服務器為拳頭產品,其產品高度穩定,能滿足電信客戶苛刻的產品質量要求,性能優秀,尤其EJB容器在分布式計算中的性能表現優異,大規模快速部署能力突出,憑借這些優勢成功突破國外中間件產品在電信運營商的壟斷地位,實現了國產化中間件產品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