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節選自《完善海洋經濟管理 構建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原刊于《海洋經濟》2021年第5期
轉載: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
打造高端海洋智庫
服務國家海洋事業
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習近平海洋強國重要論述為統領,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導向,準確把握沿海地區在服務、融入雙循環格局中的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著力打造海洋特色城市,發揮沿海城市的集聚功能,加快形成灣區協同發展圈,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努力打造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城市既給人們提供了生活和生產基礎條件,也奠定了集聚資源和拓展市場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沿海城市基于自身的區位優勢,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壯大了城市規模。進入新時代,創新引領新發展推進沿海特色海洋城市發展,發揮沿海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在北方的黃海、渤海沿岸,著力推進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三省一市(直轄市)的沿海城市建設,輻射帶動向海、向陸雙向發展。在東部地區,發揮沿海城市“聯通世界”的向海區位特點和外向型經濟優勢,重點推進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三省一市(直轄市)的沿海特色城市建設,做強做大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長三角地區全球中心城市群;在南部地區,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示范作用,打造廣東、廣西和海南兩省一區(自治區)為主體的我國南方沿海城市群,引領我國向海經濟發展先行先試。在沿海地區打造形成“四大灣區”經濟圈,助力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世界著名大灣區經濟圈最突出的特點是促進了濱海產業合理分工和臨港產業園區科學布局。在沿海地區構建灣區經濟圈,有利于破解區域間的產業同構與產業園區重復建設困局,避免惡性競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環渤海經濟圈,統籌環渤海“三省一市”產業布局,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滬、杭大灣區經濟圈,形成我國東部地區向海發展的“雁型陣列”,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南部沿海地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北部灣經濟圈,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端裝備制造業是強國之基,海洋高端裝備是國家重器,要扶持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做強做大,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裝備技術研發機構,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形成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市場。濱海重化工產業發展要堅持走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道路,形成現代化海洋產業基地。創新引領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扶持海洋產業新業態,培育海洋新產業,形成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岸帶陸地空間區位優勢獨特、資源寶貴。潮間帶是海岸帶生態系統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空間載體。潮間帶空間是稀缺資源,潮下帶是可拓展的戰略空間。建立高層次的中央與地方政府、行業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統籌謀劃海岸帶地區發展,協調解決沿海發展重大問題。制定施行海岸帶管理法律法規,保護海灣、河口三角洲、灘涂濕地,強化海上風電、濱海核電發展科學論證和合理布局。力推沿海重化工產業集中布放和集中管理,保障沿海地區生活、生態和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