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一级毛片-一级一级一级毛片-一级一级一级毛片免费毛片-一级一级一片在线观看-麻豆精品在线观看-麻豆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架構、技術與試驗

來源:電信科學




寫在前面:

3月5日14時0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次批量研制的銀河航天02批批產衛星(包括“北郵-銀河號”衛星在內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和一顆遙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批衛星主要用于低軌互聯網星座組網技術和服務能力驗證,以及通信遙感技術融合試驗。此次成功發射驗證了我國具備建設衛星互聯網巨型星座所必須的衛星低成本、批量研制以及組網運營能力,對于推動我國商業低軌衛星通信遙感一體化技術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架構、技術與試驗


彭木根1,張世杰2,3,許宏濤1,張夢菲1,孫耀華1,程瑛3

1.?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876;

2.?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92;

3.?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803

??

摘 要低軌衛星系統是獲取空間信息和破解寬帶數字鴻溝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通信與遙感融合是解決現有遙感和通信分治、衛星重置、應急業務響應不及時等問題的有效途徑。概述了低軌通信和遙感衛星系統的現狀,針對通信和遙感融合需求,提出了通信遙感融合方案及體系架構,闡述了基于該體系架構的硬件組成及融合試驗方案,最后探討了相關挑戰和未來發展。

關鍵詞通信遙感融合;低軌衛星;即感即傳

AbstractLow earth?orbit (LEO) satellite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s to gather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break the broadband digital divide.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ystem independence, satellite resource waste, and late response to emergency service requests. Firstly, the status of communication?and remote sensing in LEO satellite systems?were outlined, and then a communic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integrated scheme and architecture were put forward?to meet the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In addition,?a hardware composition and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 based on this architecture was?introduced. Finally, the releva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were?discused.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LEO satellite, real-time remote sensing and transmission

論文引用格式:

彭木根, 張世杰, 許宏濤, 等. 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架構、技術與試驗[J]. 電信科學, 2022, 38(1): 13-24.

PENG M G, ZHANG S J, XU H T, et al. Communic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integrated LEO satellites:architecture, technologies and experiment[J].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2022, 38(1): 13-24.


0 引言

低軌遙感衛星系統為對地觀測提供了數據保障,已廣泛應用于森林火災監測、應急救援、大氣觀測等領域,促進了社會與經濟發展,同時在國防領域的重要戰略地位也日益凸顯。另一方面,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美國以OneWebStarlink為代表的低軌商業互聯網星座已進入快速建設期,并為“黑杰克”“空間傳輸層”等項目提供服務;我國也相繼提出了鴻雁星座、虹云工程等一系列低軌星座發展計劃,在商業等領域均有巨大應用前景。現有遙感系統采用周期性、批處理的運行方式,存在衛星過頂時間短、地面接收資源不足、各處理環節相對獨立煩雜等問題,難以滿足大量、低時延的遙感信息獲取需求。為解決上述問題,結合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發展,以及節省有限的低軌衛星載荷、軌道和頻率等寶貴資源,低軌衛星系統的遙感和通信融合大勢所趨。實際上,6G的一個重要技術特征就是采用非體面網絡(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在提供10 100倍于5G傳輸速率的同時,開發新的空中接口,實現傳感、通信、導航、計算的融合。
為克服傳統遙感衛星系統性能瓶頸,通信遙感功能可依托低軌衛星進行融合,最終實現即感即傳的愿景。具體而言,通過在低軌衛星上同時搭載通信與遙感載荷,并借助在軌任務調度與信息智能分發、高速綜合信號處理、地面站網資源融合管控等關鍵技術,提升遙感數據分發速率和遙感任務實時響應能力。
國內外對衛星遙感通信融合展開了初步研究。文獻設計了一個快記錄慢發布模式的遙感數據傳輸子系統和對應的下行鏈路,實現了數據無損壓縮準實時下傳。針對遙感衛星的通信任務規劃,文獻綜合考慮數據采集鏈中的各類資源,提出了一個標簽約束最短路徑的框架以實現快速響應。針對多星協同問題,文獻比較了地面和低軌小星座無線感知網絡的異同,提出一種從衛星負責感知、主衛星負責與地面站通信的多星協同通感方案。此外,文獻基于具備星間鏈的Walker低軌遙感星座提出了一種遙感數據轉發算法,能夠最小化遙感數據請求和數據下傳的時間。通過在應急導航/通信系統中集成地球觀測信息、在地面/衛星混合網絡基礎設施中集成納米衛星,文獻提出了面向應急場景的通信、導航、遙感三網協同方法。與此同時,各國關于衛星通感融合的相關項目也在推進當中:2018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黑杰克”項目,計劃開發一個搭載軍用通信、導航、偵察、預警等多類任務載荷的自主智能低軌星座;美國陸軍融合項目計劃借助低軌星座通信傳輸能力連接傳感器與作戰武器,構建20秒殺傷鏈;俄羅斯于2018年提出打造通導遙一體化星座——“球體”,提供寬帶通信、機器對機器通信、偵察、導航等多種功能;針對集成遙感、通信、導航系統的空間基礎設施,我國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提出了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協同、數據集成發展的思路。總體來說,基于低軌星座的遙感通信融合研究已取得一些進展,但低軌衛星同時部署遙感和通信載荷的試驗目前尚無公開案例。

1 低軌衛星遙感技術發展

遙感起源于航空探測,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代遙感系統借助光學相機、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等傳感器,接收來自地球空間的各種電磁波信息并進行處理分析,能實現全天候觀測從而得到目標的物理特征及變化規律,具有宏觀動態的優點。隨著遙感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國防戰略安全等領域應用愈加廣泛,全球各國積極組織遙感衛星技術研發,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等性能指標不斷提高。


1.1??國內外研究現狀


全球在軌運行的遙感衛星主要運行在300 800 km的低軌道,運行速度快、周期短,相比于無人機、浮空器等遙感類型具備獨有的周期性廣域覆蓋和全球快速訪問優勢,因此遙感衛星建設已成為各國科技發展競爭的焦點,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歐洲航天局等國家和機構均展開了衛星遙感系統的建設和規劃。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先進高分辨率系統有美國的WorldView系列、法國的SPOT系列、加拿大的RadarSat系列以及中國“高分”系列等。總體而言,全球低軌遙感衛星規模不斷壯大,美國在其中仍處于領先水平。我國航天事業發展40多年,現已躋身航天大國行列,衛星事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基于我國全球發展戰略和國民經濟產業發展需求,近年來國家接連論證發布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和《中國面向全球的綜合地球觀測系統十年執行計劃(20162025年)》,計劃構建多分辨率配置、多觀測技術組合的衛星遙感系統以提升全球觀測和數據獲取能力,加快中國的空間信息與應用技術發展。


1.2??傳統遙感衛星體系架構


衛星遙感系統完成一次任務操作,涉及的環節包括指令上注、數據獲取、星上處理、數據下傳、數據處理與分發。遙感衛星的工作模式則包括成像記錄、數據回放、準實時數傳任務等10種,同一時刻只能工作在一種工作模式中,具體由運控指令進行控制。傳統遙感衛星系統的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由衛星平臺、有效載荷、星地鏈路、地面系統4個子系統組成,各系統有序協同配合,完成遙感作業

1 ?傳統遙感衛星系統的體系架構


  • 衛星平臺:遙感衛星常采用太陽同步軌道、回歸軌道等1?000?km以下低軌,也有部分處于地球同步軌道,本文主要針對低軌遙感衛星與星座進行探討。低軌衛星具有發射成本低、重訪次數高、數據傳輸率高等優點,更利于完成全球觀測任務和觀測數據快速下傳。

  • 有效載荷:有效載荷即衛星平臺搭載的對地感知觀測設備,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包括光學、合成孔徑雷達、多光譜/高光譜等各類載荷,其性能直接關系到遙感的分辨率和成像質量。我國高分二號衛星已具有全色0.8?m的高空間分辨率。

  • 星地鏈路:主要包括測控鏈路和數傳鏈路,測控鏈路主要以S/X頻段為主,數據傳輸鏈路主要以X頻段為主。我國部分地面站具備Ka頻段的下行數據接收能力,碼速率可達4×1.5 Gbit/s

  • 地面系統:地面段主要包括運控系統、測控系統、數據接收站、數據處理系統。運控系統作為地面控制中心,根據遙感需求生成衛星控制指令和遙感任務計劃、統籌調度地面站網資源;測控系統負責衛星遙測與軌道保持、上注運控系統分發的控制指令、監視衛星平臺和載荷運行工況;數據接收站根據運控系統發布的工作計劃,完成遙感數據下行接收;數據處理系統對原始遙感數據做輻射校正及幾何校正等進一步處理,生成對應的遙感信息產品分發給用戶。目前,我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承擔著中國全部的民用陸地觀測衛星和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呈現了以北京總部為中心,連接密云、喀什、三亞、昆明、北極5衛星接收站的結構,形成了完整的衛星數據接收、傳輸、存檔、處理、分發體系。


1.3??問題挑戰


隨著遙感精度不斷提升,原始遙感數據量成倍增長,每日生成數據量可達幾十TB。同時,遙感作為搶險救災、海域監察、全球目標監測等場景中的重要輔助手段,應實現分鐘級的響應。然而,以下因素嚴重限制了遙感信息獲取的時效性。
  • 地面系統由于各種因素無法實現全球布站,大部分測控站和接收站都處于境內且發展較為滯后,測控和接收資源都非常有限。

  • 衛星運控、接收、處理和應用環節相互獨立,信息獲取鏈條復雜繁長,響應較慢。

  • 低軌衛星平臺高速飛行的特點決定了衛星大部分時間在境外,由于單地面站過頂時長不超過10?min,相對于有限的地面站布局而言,衛星可見時間短。

  • 遙感衛星只能處于一種工作模式,觀測任務和數傳任務無法并行。

  • 現有遙感衛星功能側重在遙感數據獲取和處理,星地鏈路數據傳輸能力較弱,無星間鏈路,制約了遙感信息分發能力。

綜上,傳統遙感系統存在過度依賴地面資源、信息分發能力受限問題,導致遙感信息服務響應滯后。與美國針對敏感事件12 min內的響應時間相比,我國遙感系統對境內事件的反應時延長達10 h,對境外事件的反應時延則高達2 030 h,性能差異明顯。

1.4??通信—導航—遙感融合的體系架構


近年來,我國對導航、遙感等天基信息服務的覆蓋需求趨于全球化。隨著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發展,學術界提出了衛星通信、導航、遙感融合的天基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構想,文獻中進行了深入探討,依托具備全球無縫覆蓋能力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實現在軌多源信息的實時傳輸分發,將原來各自獨立的通信、導航、遙感衛星網絡有機融合。

通信—導航—遙感融合網絡體系架構如圖2所示,與傳統遙感系統不同,此架構下遙感衛星作為天基感知節點接入融合網絡,由全球覆蓋的衛星通信網絡輔助遙感指令和遙感數據即時傳輸轉發,衛星測控、任務更新、數據下傳不再依賴有限的地面測控、運控、接收資源,星地鏈路傳輸速率大幅提升,可以根據任務需要隨時隨地高速進行,從而突破地面站布局對衛星服務的限制,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能實時可靠地獲取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和遙感信息


2??通信—導航—遙感融合網絡體系架構


上述方案實現了通信、導航、遙感功能的互聯互通,可讓遙感衛星隨時隨地接收控制和任務指令并實時或準實時地高速回傳遙感數據,大幅提升遙感時效性,然而,該解決方案目前仍處在建設構想階段。考慮我國現有低軌通信衛星數量少、衛星軌道資源珍貴,可初步考慮首先在單顆低軌衛星實現通信、遙感功能的融合,相比前述通導遙融合架構可以減少所需的衛星數量、節省軌道和頻率資源,同時降低發射運維成本。

2 基于通信遙感融合的低軌衛星系統

隨著低軌衛星設計和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星載處理能力的增強,單星有望同時搭載多種載荷,實現“一星多用”,具體而言,借助強大的星載高性能處理單元,單顆低軌衛星能夠在執行遙感任務的同時進行星間/星地數據傳輸。通過采用通信遙感融合衛星,可以減少通信遙感融合網絡架構中所需的衛星數量,充分利用稀缺的軌道資源,實現即感即傳。基于該融合衛星,本文提出了新型的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系統網絡體系架構。
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系統體系架構如圖3所示,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系統由通信遙感融合衛星、地面遙感中心、衛星信關站、地面通信系統組成。新型遙感系統對地面站網資源進行了融合管控。傳統地面站由測控、運控、數據接收和處理系統組成,為了拓展遙控接收覆蓋區域以及數據獲取能力,地面站的接收系統之間布站遙遠,鏈路距離極長,網絡環境復雜;測控、運控、接收、處理系統節點分布分立、環節存在冗余,服務響應鏈條見長。在新型網絡架構下,可以將現有地面站整合為地面遙感中心,其主要職能包括衛星測量控軌、衛星控制和任務指令生成與上注、原始遙感數據接收處理以及遙感信息分發。

3 ?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系統體系架構

在新的架構下,用戶獲取遙感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加多元:新架構中的遙感中心對原有地面站進行功能整合,兼容原有的運行方式,用戶可直接向遙感中心發送遙感需求并接收數據產品;用戶可以按照傳統地面網絡端到端的通信方式,與遙感中心建立鏈接,發送需求并接收產品;網絡中的孤立節點,如執行海上救援的船只,可直接與遙感衛星進行通信,發送遙感服務請求并獲取數據,然而,由于遙感原始數據量巨大,該方式需要星上有較強的計算處理能力對原始數據進行壓縮甚至直接生成數據產品。
在無星間鏈的情況下,針對遙感中心和境內衛星間的交互,網絡體系架構如圖4所示。



4??無星間鏈路的網絡體系架構


  • 遙感中心可以在特定的可視時間窗口直接與衛星進行通信,進行指令上注和原始遙感數據接收,此時遙感中心與衛星間的鏈路可以采用現有衛星通信體制,例如DVB-S2X

  • 衛星可以通過地面網絡的空中接口,如5G NR接入配備對空天線的基站,經過地面核心網轉發后與遙感中心實現信息交互。然而,由于原始5G NR是專門為地面網絡設計的,需要進一步評估衛星典型的信道特征對其的影響,如高傳播時延、大多普勒頻移等。

  • 衛星可以通過含有基站處理單元的信關站進行基于5G NR體制的星地傳輸,隨后再通過核心網與遙感中心通信,此時在架構上信關站用作地面基站的射頻天線,通過前傳鏈路與基站進行通信。

在存在星間鏈路的情況下,針對遙感中心和境外衛星A的交互方式,以數據下傳為例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衛星A先將遙感數據由星間鏈路轉發至衛星B或衛星C,然后由衛星B通過5G NR下傳至地面站、通過核心網傳輸至遙感中心,或由衛星C直接通過現有衛星通信空中接口下傳至遙感中心。此時,衛星需具備星上處理以及路由能力,搭載可再生載荷。這種體系架構顯然更加復雜,成本也更高。特別地,當衛星A通過衛星B下傳遙感數據時,從信關站/基站角度而言,對于NR接口物理層、MAC層的傳播時延只須考慮與衛星B之間的星地鏈路。


5??有星間鏈路的網絡體系架構


通過以上方式,新型衛星遙感系統的數據下傳性能從3個維度實現了提升。一是星地鏈路傳輸帶寬的極大擴展。目前,各國遙感衛星迅猛發展將導致廣泛使用的SX頻段非常擁擠,而Ka等高頻段傳輸帶寬可達2.5 GHz以上,與S90 MHz)、X375 MHz)頻段相比具有顯著優勢,衛星業務通信預計可保障至少1 Gbit/s的單通道速率。二是對衛星過頂時間的充分利用。現有遙感系統需要地面站的天線仰角在一定范圍內才能對衛星進行跟蹤,導致衛星與地面站之間的一次通信最大只能維持10 min左右,通過在星上實現通信、遙感兩種工作模式并行,可即感即傳,有效利用可視時間進行數據下傳。三是遙感衛星的地面接收資源大幅增加。隨著遙感系統與通信網絡的融合,衛星的數據下傳不再僅僅依賴有限的地面數據接收站,泛在的地面網絡接入節點均可以為衛星提供數據鏈路,從而顯著降低遙感數據獲取時延。該架構通過多顆通信遙感融合衛星建鏈組網、地面遙感站點功能融合、網絡泛在接入,真正實現“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協同、數據集成”的多樣化、精細化、高實效性遙感信息服務

3 低軌衛星系統的通信遙感融合試驗

為了驗證評估上述所提網絡體系架構的可行性和先進性,針對應急維穩等遙感信息即時傳輸需求,需要構建基于通信遙感融合的低軌衛星系統,提出基于通感融合的低軌衛星系統的實時遙感信息的關鍵性生產資料采集、傳輸、解譯的新模式,研究通信遙感一體化對遙感信息時效性的影響評價方法,優化實時遙感信息即時采集與傳輸系統的設計,并進行典型應用場景的試驗驗證。
本文融合試驗目標是實現高分辨率遙感圖像的快速獲取、即時下傳遙感數據并進行處理、快速將數據產品分發至用戶端。為此,基于上述所提的通信遙感融合體系架構,進一步闡明星上通信、遙感載荷的功能部署與接口等,提出了如圖6所示的試驗體系架構。相較于傳統遙感衛星系統,該架構系統利用通信傳輸實現了遙感的即時性,并擴展了遙感服務對象,未來可以更好地向開放合作、規模化應用發展。


6??基于通信遙感融合的低軌系統硬件試驗體系架構


3.1 ?試驗體系架構


通感融合低軌衛星系統由空間段和地面段組成,其中空間段主要包括衛星平臺、通信載荷和遙感載荷等,地面段包括Q/V頻段信關站、X頻段測控/數傳站、Ka頻段衛星終端和試驗管控平臺。
融合的低軌衛星通過在軌推掃成像、連拍高清成像等多種方式采集圖像數據,利用與地面站間的遙測數傳鏈路、饋電鏈路進行數據下傳。測控數傳站綜合了傳統測控站與數據接收站的功能,因此系統兼容傳統遙感系統的運行方式,即在試驗管控平臺的控制下,通過X頻段遙測數傳鏈路對衛星進行軌道控制、指令上注以及數據接收。工作于Q/V頻段的信關站與試驗管控平臺相連,能夠接收管控平臺的設備工作計劃并實現程序跟蹤,具備低軌衛星饋電側無線信號收發功能,同時能夠通過融合衛星的透明轉發功能與衛星終端進行雙向通信。衛星通信終端工作于Ka頻段,并連接地面5G網絡,可以作為數據下傳的入口,兼具通信與借助5G網絡發送遙感信息的功能。試驗管控平臺直接或間接通過地面網絡與地面段測控/數傳站、信關站相連,對系統進行統一管理,此外,在接收并處理原始遙感數據后,負責整合時間數據、文字信息等,生成即時新聞并快速分發給用戶。


3.2??衛星載荷介紹


商業化低軌衛星平臺目前常規的是200?kg量級,整星重約190?kg(包括寬帶通信載荷和遙感相機48?kg),功耗約1?350?W,預計壽命至少5年,典型代表是銀河航天公司研發在軌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平臺。平臺主要包括姿軌控、綜合電子、結構、電源、數傳等分系統為有效載荷提供安裝、供電、溫度保證、測控等支持服務,配置Ka頻段用戶天線、X頻段測控/數傳天線、Q/V頻段饋電天線、遙感相機、激光終端。測控鏈路設置在X頻段,上行遙控碼速率可達2 kbit/s,下行遙測碼速率可達8?kbit/s。遙感數傳鏈路也選用X頻段下行碼速率可達300 Mbit/s基于以上配置,融合試驗衛星能夠實現20?Gbit/s以上低軌寬帶通信能力和光學遙感能力,從而高效支持即時遙感信息的生成和快速分發。
1)寬帶通信載荷
衛星的有效載荷設計高效支撐及時遙感信息寬帶傳輸的時效性要求,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壽命,通信載荷可以基于透明轉發模式,配置Ka頻段的多波束用戶天線和可接力使用的Q/V頻段饋電天線,天線采用圓極化方式。此外,通信載荷集成了V-Ka頻段前向鏈路轉發器和?Ka-V頻段返向鏈路轉發器,用于實現信關站、衛星、衛星終端之間的通信,提供20?Gbit/s以上寬帶通信保障,從而滿足遙感信息的大帶寬即時傳輸需求。
2)遙感相機
衛星配置0.420.7?μm譜段RGB彩色面陣相機和TB級別的存儲空間,相機成像數據通過X頻段高速數傳鏈路回傳。為保障數據分發的靈活性,支持延時回放和邊記邊放功能,加快遙感信息生產的效率,連續最長成像時間可達10?min,星下點分辨率可達2 m@500 km。支持在軌推掃成像、視頻成像和連拍高清成像等。

3.3??地面站硬件構成


1)信關站
信關站系統組成包括Q/V頻段天伺饋、射頻子系統、基帶設備、協議處理設備、測運網控客戶端設備。其中,天伺饋子系統的天線面選用拋物面天線,能夠實現過頂衛星的實時高精度跟蹤,而自跟蹤則采用單脈沖跟蹤方式。測運網控客戶端負責接收試驗管控平臺設備工作計劃,控制信關站實現天線的對星跟蹤,同時采集顯示信關站系統狀態和設備指標參數。信關站總體功能包括低軌衛星饋電側無線信號收發和射頻信號處理、基帶信號處理和空口協議處理、接收運控的設備工作計劃,控制信關站天線實現程序跟蹤,通過低軌衛星透明轉發實現與衛星終端的數據通信。
2)數控/測控站
數控/測控站工作于X頻段,發射左/右旋圓極化可選,接收測控左/右旋圓極化可選,進行數傳時兩種極化方式可同時工作。在關鍵性能方面,可達64?kbit/s的遙測速率,?20?kbit/s的遙控速率,1?Mbit/s的上行注入速率,數據傳輸支持雙通道同時解調,每通道速率可達600?Mbit/s
3Ka頻段衛星通信終端
本文融合試驗主要包含便攜/車載終端和固定終端兩類。便攜/車載終端采用平板相控陣天線,固定終端采用大口徑拋物面天線。其中相控陣天線主要功能包括衛星追蹤、射頻信號收發、基帶信號處理、衛星互聯網協議處理、業務數據處理、星歷輸出處理、用戶接口、時鐘同步、資源管理等,能自動跟蹤衛星并建立雙向射頻鏈路。

4 未來展望與技術挑戰

通信遙感融合體系架構及其硬件試驗初步驗證了通信和遙感融合帶來的性能增益和未來的巨大前景,也為典型應用場景提供了參考。為了進一步提升融合性能,減少融合衛星功耗和降低信號處理復雜度等,未來需要開展通信遙感一體化、靈活的網絡體系架構、先進的信號處理、智能數據協同技術研究等。


4.1??通信遙感一體化處理


通信遙感一體化技術利用單一傳輸信號進行通信與感知,可有效提高頻譜利用率。此外,通過布署單一系統滿足通信、遙感需求,能節約軌道資源并降低系統部署與維護成本。考慮到通信與感知對系統具有不同的要求,一體化系統的重要設計目標之一是進行系統資源的分配以權衡通信與感知各自的需求。具體而言,它包括分配功率、時域傳輸資源(持續時間與周期)、頻域資源(信號帶寬)、波束資源(波束方向、形狀)以滿足感知精度、感知范圍、通信速率、時延、吞吐量等多方面的指標。在定位功能集成方面,3GPP發布的TR 38.821報告中指出,地面NR接口有望支持包含低軌衛星的非地面網絡。在現有NR標準定義的基礎上,用于信道估計的參考信號(如SRS以及同步信號模塊SSB)對于收/發端是已知且通常是固定的,可以用于位置感知。如文獻NR為基礎,增加了定位資源塊PRSB,并通過在同步信號模塊中增加PRSB的配置信息設計了通信參考信號模塊CRSB,其兼容原有時頻同步功能。用戶可根據CRSB按原有的通信方式進行接入,如果有位置感知需求則根據CRSB所含的PRSB配置信息對來自多個衛星的PRSB模塊進行測量。未來進行一體化設計還需要對現有的信號結構作出必要調整,并改進物理層控制流程。


4.2??靈活的通感融合體系架構


多顆融合衛星的靈活組網是遙感系統實現全球實時觀察、低時延遙感信息傳輸的關鍵。然而,對于低軌衛星而言,多星組網面臨著網絡拓撲高動態、星間鏈路不穩定等挑戰。此外,雖然通信遙感融合衛星具有多重功能,但考慮到衛星功耗以及處理能力限制,需要遙感中心對遙感、數據傳輸等任務在不同衛星間進行合理統一規劃,在保證系統對地觀測覆蓋范圍的同時保持對地通信鏈路的穩定,做到對遙感需求的快速響應。


4.3??寬窄波束智能管理


窄點多波束天線具有高增益、可實現低旁瓣的特點,在提供大范圍覆蓋的同時通過頻率、極化復用還可成倍提高衛星容量,成為了未來星載天線的重要發展方向。現階段的通信遙感融合試驗衛星一般采用16根窄波束天線。此外,在衛星通信標準(如DVB-S2X)中,已經考慮擴展符號信噪比的研究范圍以支持Ka頻段多波束天線,同時還對多波束雙色復用、四色復用方式下的系統容量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隨著復用方式由四色轉為雙色、接收天線口徑由45 cm增加至1 m,系統容量由C/N轉為C/I受限,這意味著波束間干擾將嚴重影響系統性能的提升。因此對于多波束系統而言,需要進行時域、頻域、空域、功率域的多維度系統性能優化。


4.4??軟件定義可重構載荷


通信遙感融合需要星上靈活的載荷調整能力。軟件定義可重構載荷可按需配置衛星功能,提供了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案。通過可編程硬件和網絡功能虛擬化,地面可實時上注更新融合衛星任務。在星載軟件控制器的幫助下,衛星資源能靈活重組重用、載荷功能可快速重構,滿足了各種任務的要求。搭載可重構載荷的衛星可以被在軌編程從而提供通信、遙感圖像智能處理、數據路由轉發等多種服務,能最大限度提高硬件集成度、縮短任務響應時間。

5 結束語

為滿足未來大量、低時延遙感信息服務要求,遙感系統的體系結構需要不斷演進。通過與通信系統的融合,遙感系統可真正實現“即感即傳、全球覆蓋”。本文通過融合在軌任務調度與信息資源智能分發、高速綜合信號處理與模塊管理、地面站網資源融合管控等關鍵技術,提出了以低軌通信遙感融合衛星為基礎的通信遙感融合系統網絡架構,介紹了該架構下遙感信息服務方式。業界目前暫無公開通信遙感融合試驗的成功案例,本文依據此架構設計了通信遙感融合試驗,并詳細介紹了其中的衛星平臺載荷、地面站硬件組成。最后探討了未來發展在通信遙感一體化、多星組網、波束管理、軟件定義可重構載荷等方面面臨的技術挑戰,希望能促進國家、行業對空天地海一體化的研究與建設。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I4ODQwOA==&mid=2649668053&idx=1&sn=f5c72b2b93f7c3be521afe7bdf32bed4&chksm=83ae3122b4d9b83466316eac6836a17b81df19d56e1e8165ceae6a03c0f609155e67892d327c&mpshare=1&scene=1&srcid=0308Qxpjfei0MWKgOn14LPuM&sharer_sharetime=1646741988583&sharer_shareid=ad10c5e7c6ae3184a99279ed50c2d27b#r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加勒比日本道| 69视频免费观看| 六月激情婷婷| 88av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婷婷六月丁香午夜爱爱|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色呦呦在线观看视频|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六月婷婷综合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区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星辰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美女福利在线观看| 六月丁香婷婷激情国产| 在线加勒比| 91麻豆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欧美性xxxx人妖| 午夜视频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视频二区| 91全国探花精品正在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艳片爽快片| 婷婷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中文字幕无限乱码不卡2021| 91久久亚洲最新一本|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内黄色一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免费激情网| 青青草伊人久久| 色噜噜狠狠在爱丁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综合激情在线| 婷婷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