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時間:2022-10-31
媒體來源:軟科
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
夢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作為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組成部分
夢天圓夢
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完成
是我國從航天大國
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一步
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官微
航天事業的發展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命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宮”筑夢、“北斗”通聯世界、“風云”觀風測雨……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值得驕傲的是,在這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中國航天發展史中,眾多中國高校的名字烙印其中。
在本次夢天實驗艙的發射任務中,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多所高校為夢天圓夢保駕護航,有力證明了自主創新是我國航天發展的動力支撐和底氣所在,進一步彰顯了我國高校在航天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航天工業核心能力不斷夯實的進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此次夢天艙發射,搭載了來自北理工的“地外居留艙微生物檢測模塊”,這個模塊將在空間條件下對微生物實施在軌檢測、高通量培養和空間站微生物檢測。
北理工團隊參與了夢天艙外艙門導軌支架的研制工作,利用增材制造三維點陣結構設計與評價技術,為艙門導軌支架的超輕量化設計和空間服役安全性評價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
為了保證火焰導排順暢,北理工科研團隊參與研制的關鍵技術,大幅度降低了燃氣射流核心區長度,有效降低了燃氣流對運載火箭的影響。
為了保證直播圖像的順利呈現,北理工科研團隊開發的高效視頻編解碼技術為箭體圖像直播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對接過程中,北理工研制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信號處理機和微波應答機信號處理機發揮作用,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提供了重要的相對定位測量信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團隊自2013年起就承擔了天宮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羽流力、熱和污染效應評估任務,針對夢天實驗艙方案/初樣/正樣三個階段的姿軌控發動機羽流氣動力、氣動熱和污染效應,開展了35個工況的數值模擬研究,發現羽流對某位置全展開太陽能帆板產生大的羽流氣動力熱,對某暴露載荷熱效應超限,總體據此進行了在軌點火策略優化和布局優化。
研究團隊還將在夢天艙燃燒科學實驗柜中主持開展空間站建造期項目“微重力下小尺度弱強度湍流燃燒研究”。
哈工大研究團隊和中科院長光所聯合研制的小機械臂目標適配器隨夢天實驗艙將對接中國空間站,用于實現小機械臂在夢天實驗艙上的自由爬行和載荷操作。
研制的用于視覺導航的標志燈安裝在夢天實驗艙上,標志燈的勻光性也在原有基礎上有大幅提升,能夠實現在軌高精度的位置表征,將在后續太空探索和應用中發揮作用。
針對空間站轉位機構負載質量大、慣量大、地面模擬摩擦高等難題,研制了可變組合式超大慣量、低摩擦變溫場轉位機構性能地面模擬測試系統,保障了轉位機構在空間站工作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將助力夢天實驗艙轉位。
研究團隊與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聯合開發了專門針對夢天實驗艙結構特點的空間碎片撞擊感知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夢天實驗艙結構健康監測子系統的空間碎片撞擊監測模塊。
金屬橡膠阻尼環繼助力天和核心艙和問天實驗艙發射后,再次成功應用于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助力夢天實驗艙發射圓滿成功,為我國空間站建設貢獻了哈工大智慧。
長期開展殘余應力控制技術研究,形成了大型構件仿真預測與全過程控制技術團隊,研究成果應用于空間站、嫦娥五號探月著陸器等航天裝備核心構件,為重大工程裝備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與研制的空間站GNC地面驗證系統,實現了空間站組合體制和轉位控制的方案驗證,為空間站在軌成功應用奠定了基礎。
國防科技大學作為核心單位參與研制的世界首臺空間冷原子光鐘子系統進駐中國空間站。據了解,此次研制的空間冷原子光鐘是國際上首次基于空間應用的光鐘,代表我國在工程化光鐘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國防科技大學某團隊提出并實現微波時頻傳遞鏈路,以將高精度的時間頻率基準傳遞到地面。同時,學校研究團隊創造性地設計出了微波時頻傳遞系統精密測量與通信總體技術方案,時頻傳遞精度優于0.2ps,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防科技大學某團隊研制的交會機動規劃軟件,用于空間站夢天實驗艙交會遠距離導引段的標稱與應急方案設計,以及實際飛行控制參數計算與復核。
夢天實驗艙在預定軌道上完成姿態調整和系統調試后,其太陽能電池翼的阿爾法對日定向驅動機構將投入使用。這一阿爾法機構和7月24日發射升空的問天實驗艙中的阿爾法機構,采用的對構齒輪傳動由重慶大學自主研發。研究團隊針對阿爾法機構對構齒輪傳動進行了近八年的攻關,攻克了極端工況下對構齒輪設計理論與方法、多物理量作用下對構齒輪數字閉環精密加工與測量、擬實條件下對構齒輪加速疲勞壽命試驗技術與裝備等多項關鍵技術,并最終圓滿完成了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阿爾法機構對構齒輪的研制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今年來我國在不少創新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其中,點贊了今年完成在軌建造的中國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整體呈t字構型,主要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模塊。
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2年7月24日,問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并于7月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
今天,夢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其將與在軌運行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組合體交會對接,中國空間站將最終完成“T字構型”建造任務。
回顧中國空間站的建造歷程,中國航天人篤定前行,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速度”、展現“中國精度”、彰顯“中國氣度”。眾多中國高校逐夢蒼穹的腳步永不停止,以高校智慧助力著航天強國征途。
30年,夢想無垠,步履不停;30年,星辰大海,浩然征途。正是基于中國航天“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長久執著,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穩穩前行,直至成功推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也正是中國高校鍥而不舍地太空筑夢,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逐步成為現實。為中國航天人點贊!為中國高校點贊!
還有更多高校團隊的貢獻,其中更有不少“隱姓埋名”的師生,一個個技術難點的突破,一項項創新成果的誕生,鑄就“空天報國”的高校擔當!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Oc9D6zNKHDGAi_SnUOrM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