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時間:2022-12-24
媒體來源:青島廣電·藍睛
青島廣電·藍睛12月24日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青島理工大學)團隊聚焦國家發展戰略,進行科研攻關,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祖國航天事業裝上“千里眼”,讓宇宙深空“近在眼前”。
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青島理工大學)首席科學家 趙正旭:這個系統,你看的這個畫面,用的兩個技術,非常簡單的技術,一個是我們機械(專業)必須要用的就是建模,這個建模不光是三維建模,還有二維的圖像處理和數據處理。
在青島理工大學,趙正旭正在為團隊學生講解航天器對接的可視化過程。在宇宙深空,航天器運行速度非常快,為了解它的運行情況,必須要借助相應的可視化系統。
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青島理工大學)首席科學家 趙正旭:以前我們只能是專業人員和科技人員看著屏幕上的這些數據,然后去根據這些數據發指令,但是一般的人是看不懂的,得有個辦法,讓所有的人都能看明白,這個就需要一個畫面了,所以你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你能看到那個大屏幕的信息,那就是我們團隊的主要的工作。
趙正旭帶領的技術團隊,研發的是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系統及遙操作系統,這套系統可以精準實時展示航天器在軌運行狀態,通過直觀畫面的展示,為地面控制人員進行操控指揮提供決策支持。
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青島理工大學)首席科學家 趙正旭:我們當時做“嫦娥二號”的時候,指令從地面發到航天器上,然后它要回來,這個信號一秒多過去,一秒多回來,它這個數據,當時從航天器下來是8個G,這8個G的數據,我們這個團隊必須把這個變成我們能夠看得見,能用的,必須在半秒之內,把它做成了,做成標準畫面給大家看,要不然它就不是實時的,這個是非常非常的困難。
為了突破瓶頸,趙正旭帶著團隊成員加班加點想辦法、找策略,研究軌道力學、天文學知識,最終,他們研發出了自己的計算機信息數據處理工具,可以將8個G的數據,在0.1秒的時間內,生成可視化的實時畫面,這才有了我們如今通過視頻看到的各種航天實況。
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青島理工大學)團隊成員 郭陽:我們現在這套系統,它并不是動畫仿真這種方式,而是一種數據驅動模型的方式,就是數據是什么樣,然后這個模型,就是航天器它的狀態展現就是什么樣。
團隊的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科研空白,為解決我國航天事業“卡脖子”技術問題作出了杰出貢獻。2008年以來,團隊先后參與了“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神舟八號”至“神舟十五號”以及問天、夢天實驗艙交互對接等一系列航天任務以及探月、探火等工程,為中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作出了貢獻。
近年來,青島理工大學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優勢學科+”戰略,打造了“區域特色+學科優勢”和科技創新的“雙引擎”,開展有組織科研,積極服務國家航天戰略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青島理工大學科技處處長 張鵬:青島理工大學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產出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高層次人才培養也獲得了新的突破,建立和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與高水平科技創新的雙輪融合驅動、加速發展的新態勢。
【記者手記】
作為我國航天工作者的一份子,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青島理工大學)團隊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裝上了“千里眼”,將神秘的航天工程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科技實力和航天實力。創新永無止境,在科研攻堅的道路上,團隊將繼續勇毅前行、勇攀高峰!
原文鏈接:https://lanjingapp.qtvnews.com/mobile/html/newAppShare/view/newsDetailsLj.html?appName=lanjing&id=515820&date=1671943965527